猪场消毒,病菌控制
消毒,这个词在猪场里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针对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病菌进行彻底清除杀灭的必要手段,更是保证养猪生产顺利进行、减少或杜绝疾病的发生、提高猪只健康环境和优质的猪肉品质、实现猪场正常收益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猪场消毒那些事儿。
猪场消毒,从产房、怀孕舍开始
产房、怀孕舍是猪场生产的核心区域,做好这里的消毒卫生工作至关重要。想象一下,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猪妈妈们才能安心生产,小猪们才能健康成长。所以,猪场消毒要从这里开始,全面清洁,保证舍内清洁卫生、安全舒适。
消毒区域 | 消毒频率 | 消毒方法 |
---|---|---|
产房、怀孕舍 | 每周至少一次 | 喷雾消毒、熏蒸消毒 |
其他猪舍 | 每月至少一次 | 喷雾消毒、消毒剂浸泡 |
猪场环境 | 每周至少一次 | 消毒剂喷洒、消毒剂浸泡 |
许多猪场在消毒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卫生脏乱、随意丢弃、圈舍清理不干净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到消毒无死角。
猪场消毒,不仅仅是消毒剂的选择
消毒,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消毒剂那么简单。消毒剂的选择、使用方法、消毒液的浓度、作用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消毒效果。比如,消毒剂选择不对、使用方法不对、不注意消毒液前后酸碱度影响、不注意浓度、不注意作用时间等,都可能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为了确保消毒效果,通常我们会先用清洁剂进行预清洁,然后再进行消毒。这样,消毒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杀灭病菌。
猪场消毒,生物安全是关键
消毒是疫苗免疫与药物防治的有效补充,是猪场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措施,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中心内容。生物安全还包括控制养猪场的疾病传播,减少和消除疾病的发生。严格限制人员、动物和交通工具的流动,进入猪场,防止外人访问;禁止该领域养猪场人员参与其他猪场的养殖活动。
猪场消毒,具体操作方法
下面,我们来聊聊猪场消毒的具体操作方法。
1. 猪舍消毒
每批猪只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据试验,采用清扫方法,可以使畜禽舍内的细菌减少21.5%,如果清扫后再用清水冲洗,则畜禽舍内细菌数即可减少54%~60%。清扫、冲洗后再用药物喷雾消毒,畜禽舍内的细菌数即可减少90%。
2. 环境消毒
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在大门口猪舍人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5%来苏儿溶液,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3. 猪场大门口消毒
在猪场的大门口消毒池和各栋猪舍门口的消毒脚盆,可使用1:800氯制剂消毒液溶液,用以消毒来往人员的鞋和进出车辆的车轮,池内的消毒液每周更换2-3次。
4. 车辆消毒
工作人员先打扫车辆,包括车表面和车内部,车辆内部包括车厢内地面、内壁及分隔板,外部包括车身、车轮、轮箍、轮框、挡泥板及底盘。除去车体大部分的污染物如泥土、稻草等。
5. 进出人员的消毒
进场养殖人员的消毒是防止疾病入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从其它场返回的人员、与其它猪场人员接触过的人员、外来的参观学习人员、新招来的职工等,这些人因与其它猪场人员接触,难免身上带有其它场的病原。
猪场消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猪只健康,提升猪肉品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