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非洲猪瘟防控,人防是农业养殖安全的关键

线下通过入户讲解、现场指导等方式,线上通过微信群发放宣传资料、坝坝会、村广播宣传等方式,切实加大非洲猪瘟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意识。

非洲猪瘟防控,人防是农业养殖安全的关键

镇畜牧兽医站及兽医社会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定期巡察辖区内的生猪养殖户情况,通过建立巡察台账,走访养殖户等方式进行对农户的养殖动态进行实时监管,确保辖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落实落地...

应当注意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是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对于一些速冻食品及肉制品疑似检出非洲猪瘟核酸阳性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

农业农村部介绍,由于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研发出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所以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

非洲猪瘟防控,人防是农业养殖安全的关键

做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宣传解读工作,督促指导发现疑似非洲猪瘟患病猪或生猪异常死亡的养殖场户,及时向当地农业农村主管...

非洲猪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商品化疫苗可以使用,所以生物安全是防控ASF的关键。

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导养殖场及时发现非洲猪瘟弱毒株,提升防控能力,按照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工作安排,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非...

从环节上看,养殖、调运、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均有阳性检出,病毒的污染程度短期内难以有效降低,疫病发生风险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防控...

人员流动的蝴蝶效应

养猪场人员日均活动轨迹可达3-5公里,涉及饲料库、出猪台、办公区等多个功能区。某省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75%的非洲猪瘟疫情由人员违规操作引发。

环节 风险因素 影响
人员流动 违规操作、未执行隔离程序 病毒传播、疫情扩散
车辆洗消 消毒不彻底、监督不到位 交叉污染、病毒携带
物资熏蒸 操作不规范、时间不足 病毒存活、防控失败

枢纽地位的立体化支撑

人员管理对其他防控要素具有辐射性影响。车辆洗消监督、物资熏蒸处理、饲料质量抽检等关键环节,都需要人员严格执行标准流程。

河北某集团猪场的实践表明,通过建立"人员行为积分制",将生物安全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可使消毒合格率从68%提升至92%。

构建人员防控的铜墙铁壁

分级管控体系是人员管理的基石。某国家重点猪场实施"红黄绿"三区管理,要求人员按48-72小时梯度适应期逐步进入核心生产区。

行为习惯培养需要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广东某养殖公司通过"生物安全模拟实验室",让员工在虚拟场景中体验违规操作后果,配合每月考核制度,使标准操作规范执行率达到98%。

在非洲猪瘟防控这场持久战中,人员管理犹如防控网络的中央处理器,连接并调控着其他防控要素的运行效能。只有牢牢抓住人员管理这个"牛鼻子",构建起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技术防线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才能在这场生物安全保卫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每个员工都成为合格的生物安全卫士时,猪场才能真正构筑起抵御非洲猪瘟的钢铁长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9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