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冬季科学饲养,保障乳仔猪健康成长

冬季乳仔猪科学饲养管理要点

“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饲养管理是决定猪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的饲养管理将有助于稳定提高猪场生产成绩。当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气候急剧转凉,部分地区气温甚至降至-10℃,昼夜温差达到15℃以上,这给猪只生长尤其是乳仔猪的健康带来巨大挑战。进入秋冬季,许多猪场面临着猪只腹泻、呼吸道疾病、口蹄疫以及饲料报酬下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猪场的经营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猪场工作实践,特将秋冬季乳仔猪的管理要点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冬季科学饲养,保障乳仔猪健康成长

1. 做好初生仔猪的护理工作

仔猪出生后头一周的护理十分重要,生产中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接产工作,防止初生仔猪受冻受损、受感染等。仔猪出生后,应一手握住其前躯,一手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擦干全身的粘液,并将其口、鼻中的粘液抠出,如发现胎儿包在胎衣内产出应立即撕破胎衣,然后抢救仔猪。全身擦干净后断脐,脐带长度为4-6厘米,断头处涂上碘酊,并用止血钳压数秒止血。如遇假死仔猪,要立即进行急救,将仔猪四肢朝上,一手托住肩部,一手托住臀部,一屈一伸反复而有节奏地按压胸部、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出现呼吸为止。

做好新生仔猪保温工作。新生仔猪对温度要求较高,保温箱温度需达到32℃以上,在母猪分娩前须提前2小时开启保温箱内的保温灯和保温板以提前预热。

吃足初乳、固定乳头。协助先产出的小猪哺乳,保证及时吃到初乳,通常新生仔猪在保温箱内保温1小时后即可开食初乳。哺乳前需对乳房进行清洗消毒,并挤掉刚开始分泌的几滴浓度过高的初乳汁。待仔猪完全产出后,立即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将较弱的仔猪固定在母猪的2-3对奶头。哺乳母猪刚开始头2-3天分泌的初乳对仔猪健康生长十分关键,生产中必须保证仔猪吃足初乳。

做好仔猪寄养工作。如果母猪无乳、产仔数较多、个体差异较大,则应尽早进行人工寄养,尽快吃到寄养母猪的初乳。为避免寄养母猪咬伤仔猪,可以用来苏尔或寄养母猪的尿液涂抹到仔猪身上。

做好防压工作。秋冬季母猪行动迟缓,为防止仔猪被压死、踩死,可给母猪设置防压隔栏。如发现有仔猪被压,应及时将其取走,切不可轰赶、抽打母猪,防止惊吓母仔造成更大混乱。

2. 加强保温工作

初生仔猪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保温性能都较差,故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一般出生仔猪在产后6小时内最适宜的温度为35℃左右,2日内最适温度为32-34℃,7日龄后温度可从30℃逐渐下调,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后的前两周温度控制在23-25℃,保育第三、四周控制在20-23℃,此后随日龄的增长和仔猪抵抗力的增强逐渐降低环境温度,保育后期控制在18-23℃。

在生产上为使保温效率最高化,常遵循“大环境保温,小环境控温”的保温原则。即母猪生活区域的温度控制在20℃左右,同时采用保温措施来提高仔猪周围环境的温度。生产上主要有垫草、保温箱、保温灯、电热板、搭建小保温间、水暖、地暖等保温方式,见图1、图2所示。猪场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将以上保温方式结合使用。保温的同时注意在温度高的时间段打开部分窗户进行通风换气。特别是冬季,仔猪的保温和通风均十分重要,一定要高度重视。

3. 科学补饲

要使仔猪快速生长仅靠母乳是远远不够的,为保证仔猪的正常生长、减少断奶应激,必须及时补充饲料。根据仔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在5-7日龄时即可选用适口性好、易消化、营养全面的教槽料进行仔猪诱食。随着日龄的增加,仔猪的消化机能的日趋完善,体重迅速增长,采食量增加,应逐渐增加添料次数和饲料量。建议每天补饲4-5次,每次加料时,将补料盘清理干净,做到少喂勤添,保证料槽内饲料清洁新鲜,每头乳猪累计采食600g教槽料,以保证断奶后消化饲料的能力。

4. 适时断奶,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随着仔猪的快速生长和体重的增加,母猪的奶水也越来越难以满足仔猪生长的需要。在生产中为了提高圈舍和母猪的周转率,往往会提前断奶日龄,一般在25日龄左右进行断奶,春夏季可提早断奶,冬季可推迟断奶。断奶过早,仔猪免疫能力较弱,在秋冬季更容易染上疾病,为此需注意断奶日龄的选择。笔者建议根据仔猪体重进行断奶,断奶体重应不低于6.5kg,对于部分5-6.5kg弱仔猪需在特殊护理栏进行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生猪养殖的又一关键环节,在饲养管理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做好进猪前的准备工作:进猪前一周将猪舍、食槽、漏缝板等舍内设施全部清洗干净并消毒。一般选择新一代复合型消毒剂或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必要时还要进行熏蒸消毒。

进猪前提前将舍内温度升高至25℃,比断奶前可提高2℃,刚断奶的仔猪要合理的分群,按照0.5-0.7m2/头的密度饲养。

对于刚断奶的仔猪要做好采食、排尿、睡觉定位的调教工作。仔猪一般靠近饮水器墙壁一侧排泄,可提前用水淋湿,排泄区粪便暂不清扫,将躺卧区粪便清理到排泄区并保持躺卧区清洁卫生,诱导仔猪到排泄区排泄,一般3-5天即可养成定点的习惯。

保证饮水器高度在625px左右,并给仔猪提供25℃的恒温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缓解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每天坚持检查饮水器供水是否正常,保证充足的饮水。

刚断奶的仔猪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一般断奶时不换饲料,坚持饲喂10-14天教槽料,以防止突然换料引起仔猪食欲减退、消化机能紊乱。对刚断奶转入保育舍的仔猪,头三天采取少喂多餐,定时投放,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每天定时检查料槽供料是否正常,及时清理霉变和被粪尿污染的饲料。

每天注意观察猪群,及时挑出病弱仔猪放到专门的弱仔栏进行观察治疗,加强病弱仔猪的保温及营养工作。

每天中午温度高时定时通风换气,提供给仔猪温暖、干燥和卫生的环境,以确保冬季仔猪的健康,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增加养猪效益。

5. 制定科学的免疫、保健和消毒计划

结合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猪场的免疫保健程序,贯彻“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

仔猪出生后的2-3天,在其肌肉或皮下注射右旋糖酐铁或牲血素1-2ml,同时口服防腹泻的庆大霉素。

转群前后应有相应的保健计划,在保育关键期进行预防性投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保育猪要注意预防腹泻、呼吸道疾病、链球菌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同时做好猪瘟、伪狂病、口蹄疫等疾病的免疫计划。

做好圈舍卫生消毒工作。食槽、水槽等器具要清洗干净并定期消毒,仔猪圈舍每周可用百毒杀、抗毒威等消毒药喷洒消毒,舍外每月要用白石灰或火碱定期消毒,以杀灭致病菌,减少疾病发生。

对于个别发病猪只采取个别治疗,将饲料拌药和饮水给药结合,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妥善无害化处置病死猪只。

6. 保持畜舍清洁、空气质量优良

每日清扫圈内及走廊卫生,及时清扫赶猪道卫生,及时更换浴脚池内消毒液水,保持场区内整洁,提供给仔猪温暖、清洁、干净的环境。呼吸道疾病是秋冬季猪场保育仔猪的常发病,而空气质量差是诱发呼吸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意猪舍的通风换气,不得出现刺鼻或刺眼的气味。为保持猪舍内空气质量,需注意以下几点。

适时通风换气并控制最大通风速度,秋冬季保育仔猪室的最大通风速度不超过0.3米/秒。一般保温条件较差的猪舍可选择中午温度高的时段定时通风换气,以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

冬季科学饲养,保障乳仔猪健康成长

按最小换气量进行间歇性通风,冬季保育仔猪的最小换气量为0.35 m3/h/kg。可据此根据猪只存栏数量和栏舍空间大小计算最小换气量,再以此为依据进行通风换气。

选择适宜的通风方式,秋冬季保育猪舍宜选用粪沟负压抽风的方式,避免风直接吹到猪只,给猪造成损伤。

冬季科学饲养,保障乳仔猪健康成长

使用优质饲料和其他营养调控技术减少粪污排放量,并及时清理粪污,减少产生氨气等不良气体的来源,以更好地保持空气质量。通过以上措施提供给仔猪温暖、干燥和卫生的环境,确保秋冬季仔猪的健康,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增加养猪效益。

经过以上科学饲养管理,预计在冬季乳仔猪的成活率将提高至90%以上,同时降低饲料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6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