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低产原因及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田园茶歌•更新时间:1月前•阅读7
母猪年生产力的概念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奶仔猪数。法国学者Legault C.等提出度量母猪年生产力公式如下:
Pn=[Ls/]×365
这里,G= 妊娠期;L= 哺乳期;Iwc= 断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Ls= 初生窝活仔数;Pm= 初生至断乳时的仔猪死亡率。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妊娠期=114d,哺乳期=21~28d,断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5~7d。
对该公式的解读:
母猪年生产力= 每头母猪年断奶仔猪头数×每年每头母猪分娩胎数。
增加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头数,就要从增加每胎产活仔数、减少死胎、木乃伊胎,降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着手 ;增加每年每头母猪分娩胎数核心问题就是减少母猪的“损失日”和“非工作日”,我们通常把母猪处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称为母猪“工作日”,空怀期为“非工作日”,把母猪返情、流产、怀孕期死亡淘汰造成的时间称为“损失日”。应该强调的是“损失日”是造成母猪年分娩胎次低的重要因素。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依据母猪年生产力的概念可以得出要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母猪利用强度;提高窝产仔数 ;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
在规模化猪场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
保持母猪群合理的年龄结构
目的是及时淘汰繁殖性能差的母猪,使母猪群保持稳产高产状态。同时也使大量母猪在最高生产力3─6胎时,产活仔数达到最大量。
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
科学合理地管理后备母猪将延长母猪的使用寿命,降低淘汰率,充分发挥母猪的繁殖潜力,正确的管理方式对母猪第1窝及终生生产性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结论
母猪年生产力低下是制约养猪业生产发展的瓶颈。通过优化母猪群年龄结构、加强后备母猪管理、提高窝产仔数和降低哺乳仔猪死亡率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母猪年生产力。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欢迎用实际体验验证观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