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鲈鱼养殖升级:生态循环

说到水产养殖革新这件事儿不得不提到最近实地考察过的一个示范基地他们在鲈鱼塘边架设了四台溶解氧感应器同时配合水下摄像头二十四小时盯着鱼群游动的轨迹原本工人每隔两小时就要手动测一次水质现在只要打开手机里那个蓝底白字的应用程序点击实时监测页面上立马跳出来pH值氨氮含量溶氧量这些关键指标甚至还能预测接下来六小时内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给增氧机发送启动指令

鲈鱼养殖升级:生态循环

水体里的秘密藏在微生物群中

有人觉得搞生态循环就是多挖几个沉淀池其实真正的门道在于培养菌相去年有个试验很有意思两个同样面积的池塘都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左边池子添加的是市面常见的复合菌剂右边则专门调配了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按1:2:4比例混合三个月后右边的饵料系数降到了1.2比对照组低了足足0.3关键是这个配方的灵感来源于本地酒厂废弃的酵母泥当时走访工厂时看到发酵罐底部残留物突然想到能不能废物利用结果真的试出了名堂

鲈鱼养殖升级:生态循环

项目常规组定制菌群组
日增重(g)5.8±0.57.1±0.6
饵料系数(FCR)1.5-1.61.2-1.3
水处理成本(元/吨)d<18>/d<12>/d

当人工智能学会看鱼病

见过给锦鲤拍X光片的设备吗?现在这套成像系统被改装到鲈鱼生产线上了某企业研发的AI诊断平台能识别十七种常见病症特别是针对体表溃烂这种早期肉眼难辨的情况准确率能达到89%上个月遇到个实例有批苗种入塘三天后摄食量下降传统方法至少要取五条样本解剖而他们直接用高速摄像机拍摄游泳姿态结合算法分析两小时就判断出是鳃部隐核虫感染及时泼洒了福尔马林稀释液挽回了两成损失当然这套系统初期投入要八万多块但对于年产量超百吨的大户来说确实划算

换个角度算经济账

很多人关心改造费用这里说个真实的账本以二十亩水面为例传统模式前期建设大概十二万包括土建机械电力等而智能化改造需要追加七万左右主要用在传感器网络中央控制柜这些硬件但是运营阶段差异明显去年对比数据显示人工成本降低四成电费节省三成最关键的是单位产量从每立方8公斤提升到11公斤这里藏着个小窍门——把推水式增氧机和涌浪机搭配使用形成立体水流让鱼的排洩物更容易集中在集污区实际上这个设计是从养虾场学来的跨界应用的典型案例

鲈鱼养殖升级:生态循环

> 〈r t r d="基础投入"》20万《/dd》27万《/dd》《/ 《r tr》〈dt d="年产总量">16吨〈//dt dd->22吨《/ 《rr>>)

/经济效益来自空间重构/h3>> <

看过太多人盲目扩大面积却忽视立体开发浙江某个创新基地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在标准池塘上方搭建光伏板下方吊装深水网箱形成了三层生产体系最上层发电中间层养鲈鱼底层培育螺蛳这样的布局不仅使亩产值突破三十万元还把碳足迹降低了40%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他们故意保留10%的水草覆盖率看似浪费空间实则构建了微型生态系统那些没被吃掉的饲料残渣成了水生昆虫的美食间接减少了水体富营养化风险/p>> <

记得初次尝试自动喂料机时闹过笑话设定程序时没考虑天气因素结果暴雨天还在照常投饵后来加装了雨滴传感器才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二代机型已经整合了气象站数据甚至会根据气压变化调整投喂量这些实战中的小磕碰反而催生出更适合本土化的改进方案说到底技术终究是要为人服务的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p>>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44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