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种植,底肥施用技巧分享
这红小豆啊就跟养娃似的
前些日子跟着隔壁王婶下地,看她家红小豆苗窜得跟窜天猴似的,咱蹲田埂上抽烟的功夫就逮着她问秘诀。老婶子一拍大腿:"种豆子得会喂饭!底肥就跟娃儿断奶后的米糊糊,得稠得稀都拿捏准了!"您别说,这土话里还真藏着门道。
地里埋金不埋雷
去年在黑龙江农科院见过个绝活——他们用牛粪混合稻壳堆肥,里头掺了5%的蘑菇菌棒渣滓。您猜怎么着?种出来的红小豆淀粉含量直接比普通施肥的高出1.8个百分点!这是老张头拿自家三亩地做的对比实验:
施肥类型 | 亩产量 | 百粒重 |
纯农家肥 | 286 | 14.2 |
混合堆肥 | 327 | 15.8 |
可别照搬书本上的腐熟标准!咱在豫东见过老乡们判断粪肥熟没熟的法子——伸手插进粪堆,要是能坚持数到十还不烫手,这肥才算"熟透"。要我说,这土法子比PH试纸都靠谱!
化肥得会"打配合"
去年在临沂遇到个狠人,把磷酸二铵和豆饼肥按2:8配比,每亩掺上20斤煮熟的黄豆。您猜他怎么说?"这叫给豆子吃荤腥!"结果他家的豆荚个个鼓得像胖娃娃的腮帮子。不过得提醒大伙,尿素可不能撒欢儿使——去年村东头老李家贪多,一亩地下了15斤尿素,好家伙,豆秧子窜得比人高,结荚反倒稀拉拉。
见过最绝的是晋北的老把式,他们用草木灰拌羊粪蛋子。每垄地头埋三个咸菜坛子,里头装着发酵好的肥水。这法子虽说看着埋汰,可人家种出来的红小豆煮不破皮,在集市上能多卖两毛钱一斤。
地头学问多着哩
您要是去胶东半岛转转,能看见老乡们施肥前先往地里撒盐——可不是腌咸菜!这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一亩地撒五六斤粗盐,说是能"勾"出肥力。刚开始我也不信邪,直到农科站的小年轻给测了土,盐碱地经这么一弄,速效磷含量愣是提高了11%。
再说个邪乎的:皖北有些庄户人家,施肥前要请神汉跳大神。后来跟农技员一琢磨才明白,那神汉绕着田埂转圈跺脚,实际是在测土壤松紧度!要我说,这老祖宗的智慧真不能小瞧。
机器比不过巧手
现在年轻人图省事爱用施肥机,可要我说,再智能的机器也比不过老农的漏风手。您瞅冀中平原那些老把式,抓把土搓搓就知道该补啥肥。他们管这叫"土会说话"——黏手的要掺沙,散成粉的得补有机质。
去年在技术推广会上见着个发明:把GPS定位装到耧车上,能精准控制每平方米的施肥量。可老乡们不买账:"有这闲钱不如多买两袋羊粪!"要我说也是,种地这事儿,终究是人与土地的悄悄话,机器哪听得懂这些体己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