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小虾米养殖技术解析

最近很多朋友私信问关于小虾米养殖的问题,正好结合自己三年多的实践经验和两次失败的教训,整理出这份技术手册。先说明,养殖没有万能公式,不同地区的水质、气候差异很大,需要灵活调整方案。

养殖池建设与基础参数

见过有人直接用稻田改虾池导致全军覆没的案例。建议独立建池,池底坡度控制在15度左右,方便后期排水捕捞。去年在江苏盐城做过对比试验,同样面积下,带斜坡的池子比平底池产量高23%。具体参数看表格:

池体规模水深(米)淤泥厚度(厘米)增氧机功率(瓦/亩)
1-3亩0.8-1.2≤15800-1000
3-5亩1.2-1.5≤201200-1500

特别提醒:池边要留出50厘米宽的浅水区,这是小虾米蜕壳时的避难所。去年在池底铺了废弃瓦片,蜕壳成活率提高了18%,但瓦片间距要控制在30厘米以上,否则容易积污。

水质调控的核心指标

新手最容易栽在pH值波动上。去年六月份连续阴雨,三天内pH从7.6降到6.9,导致虾群出现应激性脱壳。现在固定每周测三次水质,关键指标范围如下:

项目标准值应急处理阈值
pH值7.2-8.5<7.0或>9.0
溶氧量≥5mg/L<3mg/L
氨氮≤0.2mg/L>0.5mg/L

有个小窍门:在池角种轮叶黑藻,既能调节pH,又能提供天然饵料。但要注意覆盖率不超过20%,否则夜间耗氧过高。

饲料投喂的实战技巧

饲料成本占总投入的40%左右,但绝不是喂得越多越好。做过四组对比试验,发现每天投喂四次(6:00、11:00、17:00、21:00)的组别,饲料转化率比常规三次投喂高14%。具体配比如下:

小虾米养殖技术解析

虾体规格(厘米)蛋白含量(%)投喂量(体重的%)
1-338-428-10
3-535-386-8

遇到过饲料发霉的情况,后来在仓库放了温湿度计,相对湿度超过65%就启动除湿机。建议每次采购量不超过15天用量,特别是梅雨季节。

小虾米养殖技术解析

病害防治的五个关键点

去年爆发的纤毛虫病让我损失了半个池子,后来总结出预防三原则:

1. 每十天用生石灰调节底质,用量控制在每亩15公斤
2. 发现虾体有白色絮状物立即停食,用0.3ppm硫酸锌全池泼洒
3. 暴雨前后添加维生素C,用量为每公斤饲料添加3克

特别注意:很多养殖户滥用抗生素,去年检测发现某基地的虾产生耐药性,治疗成本翻了三倍。现在改用中草药制剂,比如五倍子提取物对烂鳃病有效率能达到82%。

日常管理的魔鬼细节

连续三年记录的气象数据表明,凌晨4-6点是最易缺氧的时段。现在养成了半夜巡塘的习惯,发现虾群聚集在浅水区就要立即增氧。有个土方法:用竹竿轻搅池水,如果气泡持续时间超过10秒,说明底层溶氧不足。

捕捞时机直接影响收益,通过对比不同规格的收购价发现,4-6厘米的虾价比3厘米以下的高出40%。但要注意,同一批虾的规格差异不能超过1厘米,否则会出现残食现象。

小虾米养殖技术解析

成本控制的隐藏空间

很多人忽略电力成本,实测数据显示:
- 叶轮式增氧机每小时耗电2.5度
- 纳米管增氧系统每小时耗电1.8度
改用分时供电策略后,电费支出减少了28%。具体做法是:
- 凌晨0-6点开启全部增氧设备
- 白天根据溶氧检测仪数据间歇运行

最后说个教训:曾因贪便宜买了劣质苗种,结果养殖周期延长了20天,饲料多消耗15%。现在固定从三家苗场进货,每批苗都做病毒检测,虽然成本增加5%,但成活率稳定在85%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4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