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疫病防控与净化,保障畜牧安全
1、家禽种源性疾病概述
家禽种源性疾病,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蛋媒传播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禽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因为一些异常的理化和生物因素,导致发育出现偏差,从而发生病变、畸形甚至死亡的现象。
这种疾病对家禽养殖业的影响可大了去了。种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品质下降;孵化成绩明显降低;种苗质量下降,畸形雏、病弱雏、带毒雏层出不穷,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极易患病和死亡,最终导致生产水平降低。
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蛋的形成过程中就进入了蛋内,由蛋内携带传播;另一种是通过蛋壳污染感染,肠内容物或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蛋壳进入蛋内,由蛋壳污染传播。
禽类主要的种源性疾病有细菌病类和病毒病类。细菌病类包括鸡白痢、鸡伤寒、支原体病、衣原体病等;病毒病类包括禽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戊型肝炎、禽脑脊髓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性关节炎、安卡拉。几乎所有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种源性疾病在子代中均可以水平传播,所以从源头开展净化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2、种禽场禽白血病的净化与防控
禽白血病,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怕?其实,这种疾病的危害性很大。它会导致肿瘤、免疫抑制、发育迟缓、污染疫苗,发病时间大概在150日龄左右。
防控禽白血病的关键在于控制ALV,也就是禽白血病病毒。我国学者在东南亚发现了一种新的亚型——K,研究表明免疫禽白血病疫苗会加快其病原分子的变异,所以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禽白血病的检测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J亚群禽白血病抗原检测试纸卡、J亚群禽白血病抗体检测试纸卡、群特异性禽白血病P27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J亚群禽白血病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等。
禽白血病的净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地方鸡感染禽白血病病毒后呈间断性排毒;规定了禽白血病净化检测的四个时间节点:1天、60天、150天、240天;确定了净化精确检测的试剂盒;规定了鸡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
3、鸡白痢的净化与防控
鸡白痢,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它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对家禽养殖业的影响很大。
鸡白痢的病原学属于肠杆菌科,形态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孢,非运动性,但具有飘逸性。这种病原体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可存活数年,对热和化学消毒剂等药物敏感,耐低温的能力较强。
鸡白痢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是指阳性母鸡所产蛋有1/3携带禽沙门氏菌;水平传播是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鸡白痢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病原分离鉴定法、特异性PCR法、血清学检测方法等。防控鸡白痢的主要措施包括从源头净化种鸡群、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鸡群、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等。
4、种禽支原体病的净化与防控
禽支原体病,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它是由禽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家禽传染病。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包括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和免疫后感染。
支原体引起的病变主要包括呼吸道的症状和病变、关节的病变和跛行等症状。若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则有肝周炎、气囊炎和心包炎,囊腔中有大量黄白色纤维素样渗出物,眶下窦肿胀,内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
支原体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血清学检验和病原分离。防控支原体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做好鸡群净化工作、科学免疫接种疫苗、合理的用药和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5、种禽戊型肝炎的净化与防控
禽戊型肝炎,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它是一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家禽疾病。这种疾病的致病特点主要包括引起死淘率升高、产蛋率下降、肝脾肿大、腹部充血红肿等。
防控禽戊型肝炎的主要措施包括种源净化的必要性、所有减少应激的措施都有利于降低发病、保持种源洁净度、排除其他免疫抑制性病原的混合感染、疫苗防控、中药、微生态制剂防控等。
6、
种禽场种源性疫病净化及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手解决关键问题。只有通过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才能确保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