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防疫与养殖管理探讨
作者:茶农雅士•更新时间:4小时前•阅读0
一、鸡群基本情况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合同养殖户毛某,于2011年11月9日入雏9900只白羽肉鸡。前期鸡群状况良好,但在7日龄时,死淘率约为1.2%。到了11日龄,鸡群中出现了20~40只蔫鸡,采食量正常,当日死淘20余只。经过针对性措施,到24日龄时鸡群状况趋于正常。然而,在28~35日龄,鸡群出现了混合感染的情况。42日龄出栏时,成活率为69.4%,平均体重为2.63kg/只。二、防制措施和效果
在12、13日龄时,鸡群通过饮水加入了2倍量的干扰素。在12~18日龄,拌料大巴道,在14-16日龄,每瓶信必妥饮水200只,17、18日龄时,新城疫反义核苷酸饮水2倍量,大群投服活力健+氨基维他。抗生素投服肠杆必治、立康。 鸡场采取了隔离消毒措施:场区用5%火碱、白灰消毒,死鸡每天拉1千米外深埋处理。严格挑选病鸡蔫鸡,每天淘汰1.5%-2%。50℃温水每天2次安灭杀、碘制剂交替带鸡消毒。 在15~18日龄发病高峰期间,每天死淘率在4%~5%之间。24日龄时,每天死淘率约为0.6%。26日龄时,呼吸道症状加重。30日龄时,因细菌混合感染严重,经过肝脏涂抹、琼脂培养、药敏试验证明阿米卡星高敏,所以31、32日龄晚注射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利巴韦林+安痛定。35日龄时,鸡群状况趋于正常。38日龄时,用人用溴乙新辅助治疗呼吸道症状,效果明显。整个过程采食量都稳步上升。 30日龄时,抽取12只血清样送化验室做HI抗体检测,其中6只滴度为7~9,4只滴度为5~6,证实鸡群感染新城疫。三、讨论
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应以鸡场生物安全为主。一旦发现感染,应尽早诊断和处置,以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干扰素的使用时效:鸡群发生病毒性疾病的3天内,饮水或肌肉注射效果最好。否则,3天以上或者干扰素本身质量不可靠,效果都不会理想。 此病的发病过程,一般在发病后第3~6天是死亡高峰。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预估后续的状况。如果大群精神状况明显不好,应及时全群淘汰处理;如果大群较好,采食还行,就及时淘汰病鸡,做好带鸡消毒,选用较稳妥治疗方案。发病7天以上,后续出现扭脖现象,死淘会逐步下降,同时再考虑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的继发感染进行治疗或预防。 新城疫预防早期主要是靠鸡雏母源抗体,后期的预防主要是依靠早期做的油苗和8日龄、21日龄的灭活苗免疫来提供体液、粘膜免疫。如果20日龄时有明显呼吸道症状,慎重做防疫,可以连续投服两天信必妥等药物来提高鸡群免疫力。在疾病多发季节,30日龄再做两次投服。坚持做好场区周边消毒以及舍内带鸡消毒。下批鸡入雏前场区严格消毒,舍内使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将鸡粪、死鸡处理干净,并加长空舍时间。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