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笼养蛋鸡代谢健康,预防疾病策略研究”
作者:花艺农情•更新时间:3小时前•阅读0
一、笼养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
1. 病因与危害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在5~6月龄、产蛋良好的鸡中较为常见,到了10~11月龄,常常导致大批鸡只被淘汰。病鸡精神不振,喜欢伏卧,很少运动,食欲下降,冠色苍白,甚至发绀,粪便呈黄绿色水样稀薄。当鸡只受到拥挤、突然的喧闹、驱赶、捕捉或抓提时,可能会引起挣扎或惊吓,甚至突然死亡。病鸡体重超出正常的25%~30%,产蛋率下降或鸡群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贫血、腹泻、突然死亡、死亡率增加。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呈黄褐色,质地脆,肝包膜破裂,腹腔中有凝血块,肝脏表面有小的出血点,体腔和肠的表面有大量的脂肪。 特征是肝细胞脂肪浸润、肝中脂肪含量高达40%~50%。肝颜色呈黄色或浅褐色。肝细胞充满脂肪压迫血管,造成血管破裂,大量脂肪增生。 2. 防治措施 科学配制日粮。摄入过高的能量饲料是导致脂肪过度沉积的主要原因。日粮应根据不同的品种、产蛋率科学配制,使能量和生产性能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添加胆碱、肌醇、蛋氨酸、维生素E、维生素B12、亚硒酸钠等嗜脂因子,能防止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对发病的病禽,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柴胡、黄芩、丹参、泽五味等中草药,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每天喂给足量的维生素E,用量为每千克饲料加入5mL,又可添喂亚硒酸钠,用量为每千克饲料加入O.05mg,一周剂量为O.1mg,随后停一周再用。 产蛋前要限制饲喂,以控制鸡的体重达标,开产后,提高蛋白南水平1%~2%,并加入一定量的麦麸,因为麦麸中含有控制鸡脂肪代谢的必要因子。对过肥的鸡,在每100kg饲料中添加胆碱55g,0.33mgVBl2,蛋氨酸50g,以促进中性脂肪合成磷脂。 国外采用间歇性光照比连续性光照能刺激鸡的活动,防止运动不足造成过肥。 国外有报道建议,应注视蛋用鸡育成期的日增重,在8周龄时应严格控制体重,不可过肥否则超过8周龄后难于再控制。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生活空间,环境温度,减少鸡的应激,鸡群换喂全价日粮,对防止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二、产蛋鸡笼养疲劳症
1. 病因与危害 笼养鸡疲劳症,又称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于鸡的日粮中钙磷及VD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使母鸡在产蛋初期动用体内骨组织的钙质,后期又动用肌肉中的钙质,结果尿酸盐在肝与肾脏内沉积,使母鸡新陈代谢紊乱,鸡长期缺乏运动等引起。多发生于开产后不久或产蛋前期。病鸡常侧卧于笼内,不能站立,以后瘫痪,反应迟钝,不少病鸡发生翅和腿骨骨折,骨壁薄而脆。产蛋高峰期,每只鸡每天形成蛋壳要从体内带走2.0~2.2克钙,如不及时补充钙,鸡体受损,高产母鸡受损最大,瘫鸡最多。 2. 防治措施 检查钙的供应水平是预防本病的基础。在正常含钙日粮外,下午让鸡自由采食贝壳碎粒或石灰石碎粒。坚持饲喂配合饲料或在产蛋前期添加适量的VC和VD,同时保持磷钙比例平衡。 鸡舍温度保持在27~30℃之间,每只笼养鸡所占面积不能少于380cm2。落地饲养,常可获得良效。 病鸡应隔离饲养,笼底铺上稻草或厚纸,一般经过一周便开始自愈。三、鸡啄癖
1. 病因与危害 笼养条件普遍出现的现象。雏鸡在脱换绒毛时啄羽囊、啄趾,青年鸡和成年鸡啄尾羽、背羽,产蛋鸡啄肛、啄蛋等。所有的鸡都会遭受互啄,最严重的是轻型的来航品种。因互啄造成的死淘率占20%。 内分泌学研究表明:公雏在6~8周龄,母雏在11~12周龄以后,鸡群中个体之间为确定群中等级地位,发生争斗,以确立个体的地位,即个体之间的从属关系,关系确立后,群中才有良好的气氛和协调。 有恐惧感的鸡也是发生互啄的主要原因,恐惧感越重,受啄越严重。 环境因素也会诱发互啄。 啄肛是因母鸡产蛋时受伤,蛋过大难产或过肥引起的难产,鸡体内有蠕虫或球虫,影响子宫的肌肉收缩力。母鸡产蛋努责肛门脱出,别的鸡看到红色,就上前啄,啄出血,群起啄之。 2. 防治措施 首要的问题是尽可能查清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光照管理、饲养密度、疾病控制、饲料营养及断喙等。 1%~2%的石膏粉混饲半月,用于防治啄羽。 2%的食盐混饲2~3天,可防治脱水。 可选用啄毛灵、啄羽灵等药物用于治疗啄癖。 发生外寄生虫时,可用敌敌畏、敌百虫等药物杀灭寄生虫。 鸡群发生啄癖亦可将蔬菜、青草吊于鸡群之上,以转移其注意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