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饲养,优化环境
咻~,提到养鸡,简直是咱农村人的家常便饭。现在咱们家禽养殖,尤其是肉鸡,那可是遍地开花,密密麻麻。一说到这笼养肉鸡,哎哟,那可真是技术活。养殖密度一上,管理难度那是直线上升。但其实,不管是什么模式,咱们最最关键的,就是要善待咱们的鸡们,让它们在舒适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少生病,少受罪。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如何科学饲养肉鸡,优化鸡舍环境。这可不是小道消息,都是我在农村养鸡多年,的一些经验之谈。下面,咱们就一条条来唠唠:
一、分群管理
得搞清楚,咱们这些小家伙,要根据体型和体重,分批次来照顾。比如,整体育雏的时候,雏鸡太多,得适时分群,保证它们的体重均匀。一般第一次分群是在12到16日龄,分得太早了,它们太小,容易钻笼,还浪费空间。第二次分群呢,一般在25到28日龄,这时候要遵循“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型大的放下面,弱小的留下。夏天热,可以早点分群;冬天温差大,就得晚点分。
二、消毒清洁
鸡舍的消毒,那可是至关重要。雏鸡来之前,得把鸡舍彻底洗刷一遍,消毒,千万别用那种腐蚀性强的消毒液,会伤到设备。咱们可以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效果不错。不过,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不然就影响消毒效果了。我一般推荐熏立净,环保又高效。消毒时,门窗得密封,24小时后通风。进出的人,一定要消毒,别破坏了消毒效果。料槽、饮水器也 gotta clean!鸡舍每天要清理,减少灰尘和鸡毛对呼吸道的刺激。然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交替使用消毒液,避开疫苗接种期。
三、温度控制
温度,这可是个大问题。立体养殖的鸡舍,上下层温差大,尤其是冬天,温差更大。一般来说,育雏的第一天,温度得控制在33到34摄氏度,之后每周降2摄氏度。注意啦,立体养殖密度大,温度要比平养低1到2摄氏度。温差大了,鸡就容易感冒。
四、通风换气
通风,那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疾病发生。立体养殖密度大,通风尤为重要。雏鸡来之后24小时内,可以不通风,随着鸡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春夏秋冬,阴晴冷暖,都得适时调整。让鸡舍里空气清新,舒服,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五、设备使用
设备先进,但不代表就能养好鸡。关键还得人和设备相结合。操作员要熟悉设备,勤观察,调好温控器的误差值,把鸡舍的温度调节到最适宜。另外,还得掌握饲养程序,能及时发现和维修设备故障。别让设备出了问题,造成损失。
六、光照调节
鸡舍的光照,也是得讲究的。育雏前七天,24小时光照,让鸡适应环境。之后逐渐调整为22小时。出栏前一周,再恢复到24小时。这样有利于鸡的生长。
七、饮水供应
鸡苗进舍后,2小时内要喝上水。弱小的得人工帮着喝水。自动饮水器的高度要适中,压力也要调整好。随着鸡龄增大,适当增加水压。饮水器要经常冲洗,整个育雏期,饮水不能间断。从第二天开始,饮水中加入防白痢药物。
八、饲喂管理
雏鸡进舍后,先饮水,2到3小时后喂料。雏鸡少喂勤添,防止饲料污染和霉变。开食槽一般用七天,然后换成长条槽。每天喂6到8次,鸡快吃光但还没吃完时,就加料。前三天要定量喂食,防止鸡生长太快,免疫器官发育不完整。出栏前三天,可以自由采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