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诊断:检测粪便、血液;防治
鸡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你了解多少?
鸡大肠杆菌病,听起来是不是很陌生?但事实上,它可是蛋鸡养殖过程中的一大“杀手”。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隐形杀手”,以及如何防治它。
一、发病特点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包括饲料、饮水、鸡体表、孵化器等。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有无继发其它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雏鸡常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成年产蛋鸡易在开产阶段发生导致死淘率增多甚至影响产蛋率等生产指标。
二、临床症状
鸡大肠杆菌病没有特征的临床表现,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败血症型:死亡快,皮肤淤血,血液凝固不良。病鸡食欲低迷,严重下痢,病后期严重脱水,双脚干瘪,死亡率为10%左右。
- “三炎”型:多表现为咳嗽、拉黄绿色稀粪,消瘦,羽毛松乱,鸡冠发紫,零星死亡。
- 脐炎型:多见于刚出壳几天的雏鸡。表现腹部膨大,脐孔闭合不全,周围皮肤呈褐色,有恶臭味。
- 卵黄性腹膜炎型:表现精神沉郁,拉黄白色稀粪,脱肛,腹部膨大,几乎不生蛋,病程持续时间长。
- 肉芽肿型:外表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精神沉郁,生长速度较慢。
- 眼炎型:初期表现眼睛发痒,常用鸡爪扒眼部。中后期可见眼睛肿大流泪,严重的可见一侧或两侧眼睛肿大化脓,最终导致瞎眼。
三、病理变化
1、败血症型:皮肤淤血、出血,肝脏肿大、肝脏表面有白色小坏死灶,肠粘膜充血、出血,肾脏肿大,肺脏出血。
2、“三炎”型:消瘦,心包膜增厚,心包液浑浊,心外膜有纤维性物质附着,严重的出现心包膜与心外膜黏连,肝脏肿大、肝脏表面有层白色纤维性渗出物附着,有时肝脏表面有白色坏死点,脾脏略肿大,气囊壁增厚、浑浊,严重时在腹腔能见到黄色干酪物。
3、脐炎型:雏鸡腹部膨大,脐孔不干,腹腔内软黄由正常的淡黄色变成棕色或黄绿色水样物。
4、卵黄性腹膜炎型:卵巢变性,输卵管严重水肿,腹腔中充满淡黄色带腥臭味的纤维性渗出物,肠系膜和气囊相应的出现炎症,甚至黏连。脱肛明显,泄殖腔发炎严重。
5、肉芽肿型:心脏、肝脏、十二指肠、盲肠、肠系膜等器官出现典型的肉芽肿,外观与结核病结节、鸡马立克病的肿瘤结节相似。
6、眼炎型:眼睛出现肿大、化脓病理变化,严重的导致失明。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
由于此病往往继发于其他传染病,在临床上要对单纯性大肠杆菌病和继发性大肠杆菌病进行鉴别诊断。
五、防治措施
1、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鸡舍内的卫生,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温度适中,并做好定期消毒工作。
第二,做好继发性大肠杆菌的几种疫病预防工作,如支原体、禽流感等。
第三,在饲养过程中关键阶段,如免疫、转群、天气变化时,可以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药物,以增加鸡体抵抗力。
2、治疗
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且极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临床上用药之前建议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用药过程中不同药物交替使用,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如使用抗生素治疗,一定要遵照所用药物的休药期进行产品的销售。
鸡大肠杆菌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为蛋鸡养殖事业保驾护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