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疫苗误区多,易误入歧途警惕以下误区
作者:畜养谋士•更新时间:8小时前•阅读0
咱们养殖户在照顾自家宝贝们的时候,疫苗防疫可是个大讲究。不过,说起来这疫苗,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走进误区,到时候可就真是误入歧途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常见的疫苗误区,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别再走弯路了。
误区一:免疫后就“万事大吉”
有些人觉得,疫苗一打,就相当于给鸡儿们穿上了“金钟罩”,从此高枕无忧。但真相是,疫苗免疫后,还得定期做抗体检测,看看鸡群的抗体水平是否能有效抵抗野毒攻击。误区二:只看平均数,无视均匀度
抗体检测后,有人只看平均数,觉得只要平均数达标就OK了。其实,鸡群发病往往是抗体不均匀导致的。那些抗病水平低的鸡更容易感染发病,一旦发病,病情就可能蔓延,最终导致全群发病。误区三:过度在意疫苗价格
有些养殖户过度在意疫苗价格,只顾控制免疫成本。但事实上,疫苗成本只占总成本的1%左右。选择有效产品,结合抗体检测,科学免疫才是控制成本之道。误区四:多使用不同毒株的疫苗
有些人觉得,首免、二免和 免疫使用不同毒株的疫苗,保护率会更好。但实际上,抗体需要重复免疫才能显著提高。就像孩子接种乙肝疫苗一样,需要多次接种才能产生有效抗体。误区五:夏天病毒性疾病不再发生
很多人认为,温度回升后病毒性疾病不再发生,所以放松了夏天的疫苗免疫。但事实是,夏天病毒性疾病依然流行,只是比冬春季节轻。夏季不重视补免,秋季就可能爆发病毒性疾病。误区六:不了解冻干苗和油苗的作用
冻干苗和油苗各有作用,冻干苗免疫后主要产生局部黏膜抗体,油苗则产生体液抗体。免疫程序设置不合理,会导致疫苗效果不佳。误区七:抗体检测只是了解抗体水平
抗体检测不仅是了解抗体水平,更是鸡场健康评价体系的一种有效判断方法。检测结果异常,可能意味着野毒感染,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误区八:免疫完疫苗就会产生抗体
实际上,免疫完疫苗后并不立即产生抗体。以新城疫为例,7日龄免疫后抗体可能没有提升,反而还在下降。21日龄时,抗体下降至发病临界值,此时免疫为最佳时机。 以上这些误区,都是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教训,及时纠正,确保鸡群健康。毕竟,这疫苗防疫,可是防控鸡群病毒性疾病的基础和关键。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