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易忽视的细节
在我们养殖户的心里,都渴望有一种神奇疫苗,它能让我们家的牲畜远离疾病,健康成长。确实,疫苗的研发和推广速度不容小觑,时不时就会有新型疫苗问世,宣传上也总是强调其高效、全面、持久。但从实际操作来看,使用疫苗后鸡场发病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有的疫苗一段时间内效果显著,过段时间又不太管用。这让我们对疫苗的期望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
理论上来说,疫苗的保护率是有时限的,受体质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养殖过程中,鸡群的状态也在不断变化,单靠疫苗是无法完全预防所有疾病的。因此,免疫效价难免会打折。在养殖实践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找出免疫打折的原因,尽量降低其影响。
近年来,关于疫苗免疫失败或不全的原因,大家可能都听过,但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某些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疫苗免疫过程中,忽视细节就可能导致因小失大。
比如,免疫前的疫苗保存温度和水线的冲洗净化;又如,免疫后的恢复饮水时间和免疫力产生的时间。
其一,多数疫苗的保存期在2年至1年至若干天不等,这取决于保存温度。以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为例,生物制品厂生产的冻干苗在-15℃环境中冷冻保存,有效期为2年。但在实际操作中,从生产车间到鸡群应用前夕,要经过入库、出库、运输、零售等多个环节,这期间,保存温度很难保持在最佳状态。据测算,-15℃条件下可保持有效期2年的疫苗,在-8℃条件下就只有1~1年零两个月的有效期了。在零上条件下,2℃~8℃阴冷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8个月;10℃~15℃阴冷干燥处保存,不超过3个月;25℃~30℃不超过10日。
上述例证及许多限于篇幅没有举出的例证都表明,科学的免疫程序、高质量的疫苗、精准的操作还不能完全确保免疫效价不打折。从生物制品厂采购的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很难达到技术冷链所规定的标准有效期。特别是冻干苗一旦反复融冻,活毒数就会大幅灭活。事实上,在养殖实践中,疫苗的温度管理在进入养殖场之前是不容易掌控且容易被忽略的。
其二,标准化养殖场的疫苗饮水免疫是由水箱里加入融解的疫苗经水线供给鸡群饮用的。但有不少养殖场在饮水免疫前根本不冲洗清理水线和水箱,或者只是草草用水过一下就断水2~3小时,紧接着就往水箱里加入疫苗融液。要知道,水箱水线长期不冲洗,其内壁会滋生生物膜类物质及附着物,水线断水后,特别是夏季,供水系统内壁与空气接触,会加速这些生物膜和附着物的氧化形成酸性物质,这些都会使得疫苗的效价大大减低。
其三,饮水免疫后马上就恢复供水。有的疫苗如法氏囊活毒苗饮水后,应有1小时左右的停水停食。这是因为鸡群在断水后会急切的饮疫苗水,这部分水量很有限,鸡群似饮不够。饮苗后马上恢复供水,鸡群会继续饮入与之前相当或超过的水量。这部分水马上进入鸡的消化道就等于扩倍稀释了疫苗,这会阻碍疫苗在肠道里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利于抗体的生成。饮苗后马上恢复采食,由于饲料的酸碱度和进入食道后形成的食糜会对疫苗的细胞免疫作用产生妨碍,也不利于免疫应答的良好产生。
其四,鸡群应用疫苗后,产生免疫的时间大多在几十小时至21天间。。不要以为疫苗质量好、程序对、操作不差就万事大吉。在免疫效价产生之前,都是未知数。免疫本来就是一种机体应激,在产生抗体之前,这种应激有时甚至比不免疫还要大。此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通风、温度、饮水、采食、消毒等,如果做了疫苗就掉以轻心,那还是会前功尽弃。
本文来自鸡病专业网论坛,感谢论坛网友——老王观点的精彩分享!
查看原文请点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