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原因剖析(上)
咱们养鸡的朋友们都知道,养禽业发展得那叫一个快,可随着鸡病的种类越来越多,保障鸡健康生长的关键之一就是正确实施恰当的免疫防制技术了。免疫,简单来说,就是鸡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通过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而疫苗接种,则是保障鸡健康生长、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鸡群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先说上半部分。
1、疫苗因素
1.1疫苗质量
有些厂家不按规定要求生产,检验不严格。疫苗出厂时就没有达到要求,这样疫苗的效价就达不到规定标准。还有的疫苗包装受损,瓶签脱落,成了“三无”产品或已过期失效。这样的疫苗,咱们可千万不能用啊!
1.2疫苗的储存
实践经验证明,选用当地生物药品厂生产的疫苗或毒株相似的外省疫苗,会收到理想效果。一些疫苗是冷冻保存,温度要根据疫苗保存说明而定,尽可能达到说明要求。夏天运苗一定要用装有冰块的保温设备。还有一些疫苗是冷藏保存,温度相对低些,但不能冻结。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过期苗绝对不能使用。这些,都是影响免疫成败的因素。
1.3疫苗不规范使用
注射疫苗时没按要求进行,使用前与使用中未充分摇匀。有的甚至疫苗严重超量使用,引起免疫耐受;有的疫苗剂量过低则效力不足。疫苗在免疫接种前放置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都会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导致失效。
1.4疫苗稀释剂
疫苗稀释剂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未经灭菌或受到污染的疫苗酸碱度不符合要求。
1.5血清型差异
有些血清型较多的传染病,如禽流感、大肠杆菌、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没有选用与本地流行毒株相应的血清型,造成免疫失败。
1.6疫苗毒素
如超强毒力疫苗,它主要是指疫苗在制造过程中没有充分脱毒,致使在注射疫苗后鸡体会发生类似该种传染病的反应,甚至死亡。如传染性喉气管炎苗,防疫后易引起该病发生。
1.7疫苗选择
有些新鸡场新鸡群没有支原体、传贫、传喉、偏肺病毒等疾病的病毒在场内,制定免疫程序时可考虑有些疫苗不予免疫,保持场内该病毒阴性。
2、接种因素
这里说的接种因素,就是人为因素,是指在操作过程中采用了不正确的方法,导致疫苗效力受损,从而发生疾病。
2.1稀释疫苗的工具及器械消毒不当
稀释疫苗的工具及器械未经消毒,消毒不严或未经正确消毒或存放时间过长,超过消毒有效期,操作时造成疫苗被污染,影响接种效果。
2.2稀释剂种类选用不正确
稀释剂对每种疫苗来讲都是特定的。如家禽在饮水免疫时用蒸馏水效果则更好。
2.3选择好恰当的接种时机
没有根据流行病学及机体抗体水平,在不同生长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接种。若接种过早,在该病流行时已没有足够的免疫力;接种过迟,还不能及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来抵抗传染病流行时的袭击。所以,虽接种却不能达到免疫目的。
2.4接种时间的环境不科学
高温季节温度太高,寒冷季节温度过低;气候骤变,外界风速太大都能导致鸡体应激太高或疫苗失效。
2.5疫苗经稀释后失效太快
稀释疫苗时必须使用合乎要求的稀释剂,除个别疫苗需要特殊的稀释剂外,一般用于点眼、滴鼻及注射的疫苗稀释剂是灭菌生理盐水或灭菌蒸馏水,用于饮水的稀释剂,最好是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但不能用含消毒剂的自来水。引起疫苗稀释失效太快主要是在饮水或气雾免疫方面,由于稀释时未加保护剂和饮水免疫时间超过两小时或水质较差,使疫苗在水中死亡过快造成。
2.6疫苗选择不科学
表现在个别单位为节省人力和时间,将多种疫苗混合接种,使其相互干扰,影响免疫效力;如鸡马立克氏病的血清型太多,未经确定一律注射0型疫苗,则往往造成免疫失败,达不到免疫防护效果。
2.7疫苗接种方法、剂量不当
技术不熟练,打“飞针”,注射剂量不准确;针头过短、过粗,注射后注射液从针眼流出来,使注射剂量不足。接种数量较多时,操作忙乱,漏注,或接种部位不准确。
2.8违返免疫程序
禽类传染病种类多,而且同一种病又要经过多次免疫才能控制疫病发生,不按规定结合当地疫病种类进行全部免疫,其结果往往因某一种疫苗未免疫发生传染病,造成巨大损失。如预防鸡新城疫使用Ⅳ系疫苗时,在7~10日龄、20日龄各注苗1次,以后每个月1次。
以上就是鸡群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剖析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期我们将继续探讨下半部分的内容,敬请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