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剖析(下)
咱养鸡的,都知道,养禽业发展得越来越快,咱国家的禽病种类也越来越多。可是,要想让鸡儿们健康成长,关键之一就是咱们得正确实施恰当的免疫防制技术。
免疫,其实就是鸡儿们机体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通过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
疫苗接种,那是保障鸡儿们健康成长、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咱们得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熟练掌握免疫接种技术,这样才能保障免疫效果。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养鸡生产中防止和控制免疫失败的各种因素,让大家心里有底,技术更过硬。
一、抗原竞争
啥叫抗原竞争呢?简单来说,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著降低。
比如说,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和新城疫疫苗联合使用时,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病毒量大,就会干扰机体对新城疫病毒的免疫应答,导致新城疫免疫失败。
二、种禽多病品质不良因素
鸡白痢、伤寒、大肠杆菌病、鸡支原体病、减蛋综合征、鸡传染性贫血,这些常见垂直传播的家禽疾病,可不少。
比如,鸡白痢在我国广泛分布,不少鸡场感染率在30%左右,鸡支原体病为70%~80%。
如果强毒株经胎盘或卵传给家禽,在体内生长繁殖后,再接种相应的疫苗,往往免疫效果不好,同时也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三、化学物质
重金属如铅、镉、汞、砷等,还有卤化苯、卤素、农药等,这些化学物质会损伤机体内的B细胞、T 细胞或巨噬细胞,抑制免疫应答,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某些抗生素类药物,还可使活菌苗中的细菌灭活或改变苗菌的抗原成分,使菌苗接种时免疫失败。
四、环境卫生因素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家禽饲养数猛增,饲养形式大多数属于高密度开放式饲养,对疾病没有采取综合性措施,消毒制度不严格,死禽到处乱扔,更有甚者反把病禽卖出,污染了内外环境,致使大量病原微生物存活。
因此,即使有良好的免疫程序,也很容易感染发病,造成免疫失败。所以,搞好环境与接种疫苗在疫病防制中同等重要。
五、饲养管理因素
鸡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会进行转群、 更换饲料、限制饮水、使用药物等,这些因素会造成鸡发生应激反应。
转群时,鸡会受到惊吓、抓捉、挤压等应激;更换饲料和给药时,会造成机体内分泌发生改变和微生态平衡被打破。
饲养密度过高和饲养环境不良会引起鸡的特异性应激反应,使鸡的抵抗力降低。
大的噪音也会通过影响鸡体内生理变化,使鸡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生产性能下降。鸡舍内氨气的刺激也会使鸡容易发生呼吸道病等。
在免疫接种期,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或应激作用,均可减弱疫苗的免疫应答,甚至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六、光照
有研究表明,日光照时间超过20L∶4D时,鸡体会对抗体产生抑制作用,在24L∶0D 的环境下进行免疫,免疫失败的可能性会大增。
七、其他因素
先天性免疫缺陷个体免疫差别,人与人、人与鸡的接触,蚊子、苍蝇、昆虫等都与接种成败有关。
只有认真细致地搞好每个环节,才能使鸡病免疫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预防免疫失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因素,它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可指望只做好某一项工作就避免出现免疫失败,只有做好禽类疾病的综合防制才能真正预防免疫失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