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有效防治雏鸡滴虫病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2011年的夏天,一场台风让江苏省海安县海安镇的李某家的鸡舍遭受重创,屋顶的瓦片被吹得七零八落。当时正是夏收的大忙时节,李某因为手头紧,没能及时修补鸡舍。无奈之下,他将2500只海兰雏鸡暂时安置在了地面。到了7月25日,也就是这些雏鸡1个月大的时候,原本生机勃勃的鸡群开始出现问题,35天龄的鸡群开始出现病鸡,而且陆续死亡,41天龄时死亡率高达40%。病鸡的症状很明显:消瘦、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粗乱,两翅低垂,喜欢睡觉,拉出的粪便呈淡黄色或淡绿色,稀薄如水,严重的时候甚至拉出血便。
二、实验室检查
为了找出病因,我们对病鸡的肝部进行了检查。刮取新鲜病灶,加40℃的生理盐水混合稀释,制成悬液压片,然后用暗视野镜检查。我们发现,虫体形状略呈圆形,外层有一层透明的膜,大小约8-12微米,活动非常活跃,这就是组织滴虫。
三、治疗
针对这种疾病,我们采用了以下治疗方法: 1. 使用甲硝基羟乙唑按0.05%的浓度混水,连续使用7天,停药3天后,再使用7天。 2. 为了提高鸡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促进康复,我们在每100kg饮水中添加复B糖粉100g,自由饮用。同时,每kg饲料添加维生素C200mg,以减少盲肠出血和促进盲肠肝脏损伤的修复。为了防止继发感染,我们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土霉素。 经过这样的治疗,第4天死亡停止,第5天鸡群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吃食饮水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四、讨论与体会
1. 这种疾病多发于4-5周龄的雏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主要使用痢特灵进行治疗,但随着这种药的禁用,甲硝唑、替硝唑成为了首选药物。 2. 由于这是一种寄生虫病,因此,作为鸡场,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发病治疗期间,保持鸡舍及运动场地面清洁卫生,或者采用网上育雏和笼养,都是有效防治和减少该病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每个鸡舍都必须勤出粪、勤打扫、勤消毒。 3. 寄生于盲肠的组织滴虫,会进入异刺线虫,并在卵巢中繁殖后进入卵内。当线虫排卵时,滴虫也随之而出,滴虫有卵壳保护,存活期长,成为感染源。蚯蚓是本虫的搬运宿主,蚯蚓吞食土壤中的鸡异刺线虫后,滴虫随虫卵进入蚯蚓体内孵化,新孵出的幼虫在组织内生存到侵袭阶段。因为雏鸡通过消化道感染,一旦吃到含有蚯蚓的饲料后,就会感染组织滴虫病。所以,严禁蚯蚓进入鸡舍,消灭鸡舍四周的蚯蚓,也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对于康复后的鸡,可以考虑使用左旋咪唑等药物驱除异刺线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