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鸡球虫病频发,多因养殖环境潮湿、饲料污染、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交织而成

一、管理因素

  1. 温、湿度   在我们农村,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这可是有道理的。冬季鸡舍温度低于20℃或者特别干燥的时候,球虫卵囊孢子化不良,鸡球虫病的发生就会减少。但是一到夏天,尤其是南方梅雨季节前后,天气高温高湿,鸡球虫病的发病率就很高,因为这时候垫料比较潮湿,球虫病就会反复发作。   

鸡球虫病频发,多因养殖环境潮湿、饲料污染、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交织而成

  2. 卫生、防疫   我们得加强鸡舍的卫生消毒和合理防疫。特别是小型鸡场和养鸡专业户,由于条件和技术力量薄弱,对球虫病不够重视,容易暴发球虫病。   

  3. 间断光照   间断光照比连续光照感染球虫的危险性要高。因为间断光照会让鸡翻动垫料,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改善了卵囊孢子化条件。   

  4. 垫料   垫料的管理在控制球虫病上非常重要,垫料要松、干、薄。   

  5. 密度   高密度饲养是导致球虫病的一个不良因素。当密度过大,鸡舍内空气较差,球虫病的发病率就会较高。高密度鸡群会导致卵囊密度增加,感染机会提高。   

鸡球虫病频发,多因养殖环境潮湿、饲料污染、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交织而成

  6. 饲养方式   不同的饲养方式对球虫病的感染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网上饲养的鸡群,感染球虫病的机会就非常低,因为它们不容易接近地面感染源。   

二、饲料因素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比如单宁酸、植酸、棉酚和抗胰蛋白酶等,容易与肠壁黏膜结合,导致肠壁损伤,饲料中电解质平衡失调,使排泄的粪便湿度增加,这些都会提高球虫病的发生率。饲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K缺乏,会使消化道黏膜和血液凝固机制受损,容易遭受球虫病的侵袭。限制饲养时,鸡由于饥饿,啄食垫料,感染的机会增加,也会提高发病率。优质全价饲料能提高机体对球虫病的抵抗能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饲料组分在控制球虫病上具有重要意义。饲喂粗砂粒、颗粒饲料及粗纤维饲料也会降低球虫发病率。   

三、应激因素

  球虫病常在应激反应出现的几天后发生。这些应激反应包括营养失调、习性的改变、运输和气候变化等。剧烈的应激反应不仅有利于球虫病的发病,还可促进球虫病的恶化。鸡群如受到马立克氏病感染,机体对球虫免疫会受到干扰而引发球虫病;感染了法氏囊炎病毒的鸡会使球虫病的症状加剧,可致盲肠出血提前,死亡率提高,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会使球虫病死亡率提高40%。   

鸡球虫病频发,多因养殖环境潮湿、饲料污染、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交织而成

四、宿主差异

  鸡的品种、年龄、性别不同,对球虫病抵抗力有显著差别。一般而言,幼雏对球虫的易感性较大;公雏对球虫的易感性高于母雏;白鸡的抵抗力比褐色鸡的抵抗力差;品系越纯对球虫的易感染性越强。   

五、耐药性

  由于抗球虫药的长期使用,以及使用方法不当,球虫很容易对一些药物产生耐药性。任何一种抗球虫药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都会引起球虫耐药性甚至形成耐药虫株,并对该药同类或作用机理相同的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因此,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制订正确的用药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抗球虫药的使用寿命。   

六、球虫虫株的种类、数量以及寄生部位

  虫株不同,其致病力也不同,感染数量未达到一定程度,其个体不表现出球虫症状。对中等毒力的虫株而言,感染数量过多时,产生新的卵囊数却相应减少,称为“相挤效应”。不同虫株有其特定寄生部位,如果寄生部位发生改变,其致病力会下降乃至消失。   

七、与其他病原关系

  组织损伤和肠道功能的变化可造成各种有害细菌的入侵和繁殖。在鸡体内大肠杆菌和球虫之间有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球虫与其他肠道细菌具有协同作用,肠道细菌会起到增强球虫致病力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