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感染蛋鸡症状及防治心得:关注鸡群健康
一 临床症状与生产中的信号
咱们养鸡的都知道,蛋鸡产蛋,那是咱们的希望和收入。但是,有时候蛋鸡会出现一些让人头疼的症状。比如说,初产蛋鸡的产蛋率上升得慢,或者是直接停了,产蛋率总是在80%左右晃悠,采食量也不高。还有,刚到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就开始慢慢下降,鸡蛋个头小,鸡冠发白,倒冠的也有。高产蛋鸡的蛋壳颜色还变浅了,褐壳蛋变白的情况也不少,大概有10%到30%。
再说说鸡群的情况,有些鸡拉稀,先脱肛,后啄肛,死亡率增加。粪便稀薄,发红,像肠炎、小肠球虫、肠毒综合征的症状,用药效果不明显,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二 临床误诊与病因分析
绦虫感染,这个病发病过程慢,症状出现得也慢,尤其是在6到11月份,尤其是10到11月份,天气一冷,产蛋性能就下降,临床上容易误诊,误以为是病毒病或者是温和型流感,反复用药,效果不明显。
绦虫寄生在肠道,头节吸附在肠黏膜上,破坏肠壁,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症状跟肠毒综合征差不多,所以按肠炎、肠毒综合征治疗,效果也不理想。仔细观察粪便,绦虫的粪便特征是红色或者铁锈色,形状像高粱,粪便上有白色的“芝麻粒”样的绦虫节片。有效驱虫后7到10天,高粱样的粪便和产蛋性能就能恢复正常,再也不会反复。
三 绦虫
1 绦虫形态及种类
绦虫是带状的,扁平的,一般是乳白色的,虫体分为头节、颈节和体节。头节是吸附器官,吸附在宿主肠道上。颈节能生长出体节。体节根据发育程度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
鸡绦虫病常见的有赖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节片戴文绦虫、漏斗带绦虫。水禽绦虫病常见的是矛型剑带绦虫。
2 生活发育史
寄生于鸡肠道的成虫随粪便排出孕节,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经过2到4周发育为似囊尾蚴,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被鸡吞食后,最快在小肠经过13到14天发育为成虫,并排出成熟节片。水禽绦虫的虫卵在中间宿主体内约经过6周发育为似囊尾蚴,剑水蚤被鸭、鹅吞食后,约经过19天发育为成虫。
3 鸡绦虫的中间宿主
鸡绦虫的中间宿主有蚂蚁、苍蝇、蛞蝓、螺蛳、金龟子步行虫等甲虫。现阶段笼养蛋鸡主要接触到的中间宿主为苍蝇和甲虫。鸡绦虫的感染与中间宿主密切相关,所以控制和减少中间宿主有助于预防绦虫。
4 鸡绦虫病的流行现状
鸡绦虫广泛分布,这与中间宿主蚂蚁、苍蝇和鞘翅目甲虫广泛存在有关。散养鸡常年感染发病,笼养蛋鸡每年6到11月份多感染发病,夏秋季节多为感染似囊尾蚴阶段,秋末冬初则为成虫感染发病阶段。现阶段以产蛋期发病为主,产蛋鸡多为带虫者,造成显著产蛋下降或死亡,肠道炎症和出血性肠炎。青年鸡,雏鸡最易感染,死亡率高。
5 绦虫感染的症状
青年鸡,采食下降、饮水增加,体重增加减缓,鸡群发育迟缓,均匀度差。病鸡表现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消瘦死亡。产蛋鸡,呈现消化障碍,消瘦贫血,鸡群互啄和啄盯现象增多。蛋壳颜色、硬度以及蛋黄颜色都变差,蛋也变小。产蛋量停止增长或明显下降。
出血性肠炎,绦虫头节深入到肠黏膜下层,破坏肠黏膜形成结节样病变,引起出血性肠炎,粪便稀薄呈淡黄白色血样黏液,粪便成型呈高粱样红褐相间粪便。粪便检查,粪便中发现孕节,节片芝麻粒至大米粒大小,乳白色,有时可见节片蠕动。神经症状,虫体的代谢产物可引起病鸡自体中毒,呈现神经症状如痉挛等。
剖检症状,小肠粘膜肥厚,充血,可发现成虫。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大量虫体聚集时,引起肠堵塞,可造成肠破裂和膜炎。严重时导致死亡。
四 鸡绦虫病的防治现状与用药误区
近年来家禽绦虫病多以苯丙咪唑类驱虫药: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作为定期预防驱虫药物。治疗时需要一周后重再复用药一次,而且不能彻底驱除虫体头节,这与绦虫产生耐药性有关。
还有一部分养殖场使用大环内酯双糖类驱虫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作为定期驱虫或治疗驱虫药物,但这一类药物对绦虫无驱虫作用,所以预防性驱虫后,忽视绦虫问题,不注意观察而引起绦虫发病。
吡喹酮在部分地区已使用多年,耐药性现象多见,驱虫效果不确实。选用驱虫药物要考虑能否完全驱除虫体头节及幼虫,药物对成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五 绦虫防控
定期驱虫:60日龄青年鸡,120日龄初产蛋鸡,各驱虫一次。成年产蛋鸡,5月、8月各预防驱虫一次。由于夏秋季节是中间宿主苍蝇和甲虫大量繁殖季节,是蛋鸡感染绦虫的阶段,所以8月份驱虫尤为重要。
生物安全:经常清除鸡粪,进行发酵处理,以杀死孕卵节片中的虫卵。苍蝇开始繁殖季节,饲料中加入环丙氨嗪,抑制蝇蛆繁殖,鸡舍外定期杀灭蚂蚁、金龟子等甲虫,减少中间宿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