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糊肛主要因饲料营养不均衡、湿度控制不当及肠道菌群失衡
作者:农牧新风尚•更新时间:8小时前•阅读0
# 雏鸡糊肛的种种原因,养鸡人必看!
Hey,亲爱的养殖户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关于雏鸡糊肛的那些事儿。你知道吗,糊肛是导致雏鸡死亡率很高的一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糊肛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赶紧来看看吧!
## 一、糊肛的原因
1. **应激反应**
刚出壳的雏鸡,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反应十分敏感。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它们不能有效调节体温,加之免疫力低下,就会引发消化系统症状,导致粪便稀稠不一,进而引发糊肛。
2. **脱水后暴饮**
长途运输或初饮过迟,雏鸡脱水而引起血液浓缩,导致肾脏苍白肿大,尿酸盐沉积。此时,大量补充不含电解质的常水,雏鸡就会因高渗水而发生腹泻,排出粘液状的白色稀粪,粘在肛门周围,引发糊肛。
3. **饮水中糖分含量高**
为防止雏鸡因失水而影响生理活动,我们通常在初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维生素和抗生素。但饮水中的葡萄糖浓度较高或饮用时间较长,会引起肠道内容物粘性增加,导致粪便粘在肛门周围,引发糊肛。
4. **消化不良**
刚出壳的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如果用含粗蛋白较高的饲料开食,或开食过晚造成雏鸡过食,都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糊肛。
5. **鸡白痢**
患此病雏鸡表现为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眠状,病鸡怕冷、身体卷缩,特别喜在热源处扎堆。剖检可见肝肿大、胆囊充盈多量胆汁,在心肌、肝、肺等器官上有灰白色的坏死结节。病雏下痢、排出白色石灰样或带绿褐色的稀粪,粪便干结在泄殖腔周围的绒毛上封住泄殖腔,排便时因有疼痛感而发出尖叫声。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雏鸡感染此病后,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翅膀下垂、羽毛蓬松无光泽,嘴常插于羽毛内,怕冷,在热源处扎堆。剖检疫脱水、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和法氏囊肿大、法氏囊有渗出物和出血为特征。发病3-4天后死亡达到高峰,病鸡饮水量明显增加,腹泻物呈浅白色或黄水状,病初有扭头自啄肛门的现象。
7. **呼肠孤病毒感染**
雏鸡感染此病毒后生长受阻,喙、脚和皮肤苍白,羽毛脏乱不整齐,雏鸡胫骨和肋骨畸形。剖检可见腺胃肿胀、黏膜坏死,有时见有出血点,小肠充满气体,下痢,排黄色、橙色或咖啡色粘液的稀粪。粪便粘附于肛门而发生糊肛现象。
8. **啄肛**
啄肛现象严重者,可引起鸡肛门炎性肿胀、排粪不畅,粘结在一起引发糊肛症。病鸡羽毛散乱或脱落,粪便上常带有血丝或粘稠的血液。
9. **小鸡拉稀,糊腚**
如果是白色粪便,主要考虑沙门氏菌;如果是绿色粪便,考虑大肠杆菌或肠炎。治疗时,选择氟苯尼考或头孢类抗菌素治疗即可。
## 二、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确保雏鸡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降低应激反应。定期检查雏鸡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调整饲料配方**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雏鸡的营养需求。适当降低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避免消化不良。
3. **加强饮水的管理**
确保雏鸡有充足的饮用水,避免因缺水而导致糊肛。饮水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4. **定期消毒和驱虫**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驱虫,预防疾病的发生。
5. **注意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
一旦发现雏鸡出现糊肛症状,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损失。
雏鸡糊肛问题不容忽视,养殖户朋友们要重视预防和治疗。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