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纠正肠毒综合症诊断常见误区:避免仅凭症状判断

哎呀,各位养殖老铁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养的肉鸡得了肠毒综合症,治疗效果总是不那么理想,是不是我们在诊断上出了什么差错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是不是咱们在诊断上有什么误区。

纠正肠毒综合症诊断常见误区:避免仅凭症状判断

肠毒综合症这病,它是个多病因引起的肠黏膜问题,啥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夏秋季节和温差大的时候更常见。这病可不管鸡多大,15到90天的鸡最容易得,30天的时候是个高峰期。产蛋鸡也不能幸免,肉鸡发病率更高。最近山东那边的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呢。虽然死亡率不算太高,但要是没重视,鸡群生长速度就慢,料肉比也高,还容易引起其他病。

一、病原及表现症状

肠毒综合征的病原主要是霉菌、大肠杆菌、小肠球虫、梭菌这些家伙。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就是拉肉丝样、西红柿样便,粪便里还有没消化完的饲料,鸡还会出现震颤、乱窜、起跳、尖叫、兴奋不安这些症状。不同病原导致的症状也不一样,我来给大家一下。

纠正肠毒综合症诊断常见误区:避免仅凭症状判断

1. 霉菌和大肠杆菌:呼吸困难、消瘦、精神沉郁、拉黄绿色稀便,死亡率挺高,尤其是小鸡。剖检的时候会发现肠道水肿,气囊、肺有霉斑。

2. 大肠杆菌和球虫:呼噜、羽毛蓬乱、粪中带血或酱红色,鸡冠苍白、消瘦、黏膜上有坏死斑点,内膜呈麸皮样,粪便发黄,带血丝。

3. 大肠杆菌和病毒:大群精神基本正常,采食量提高慢,粪便稀薄,严重病鸡粪色发绿,内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剖检可见气囊充血、有粘液,肝肿大,肠壁变薄。

4. 梭菌、大肠杆菌和小肠球虫:鸡头部震颤、尖叫、奔跑,粪便为烂鱼肠样及西红柿样。剖检可见肠道水肿,像麸皮样,内有西红柿汁样便。

5. 梭菌、大肠杆菌、小肠球虫和病毒:采食量急剧下降,死亡率较高,大群精神沉郁,逐渐消瘦,冠色苍白,表现为一定的呼吸道症状。

纠正肠毒综合症诊断常见误区:避免仅凭症状判断

二、发病机理

这病的发病机理是感染了球虫和细菌等病,引起小肠黏膜发炎,导致肠壁肿胀、增厚、出血等表现。黏膜上皮细胞崩解、脱落、坏死,使肠道的腺体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引起营养缺乏、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速度下降。球虫等病原繁殖可引起肠道炎症,使黏膜上皮细胞崩解脱落,同时也消耗了养分,使随饲料进入的厌氧菌感染加快,繁殖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外毒素,进一步引起肠道发生损伤,并引起中毒。

三、4个治疗误区

误区一:强制止泻

很多兽医看到鸡拉稀就赶紧止泻,觉得止泻了病就好了一半。但其实肠毒综合征死亡率高的原因不在于腹泻,而是自体中毒。强制止泻反而加剧了自体中毒,死亡率会不降反升。应该是引导排毒,而不是一味止泻。

误区二:发病早期用猛药攻之

早期用猛药治疗,结果往往是死亡率立刻显现,治疗两个疗程以上才有所减轻。因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肠道大量繁殖,可导致肠道消化功能紊乱,使球虫繁殖释放大量有害物质,再加上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革兰氏阴性菌死亡解体释放的超剂量内毒素,可引起机体调节系统紊乱甚至休克死亡。

误区三:治疗时用多种维生素

多种维生素可以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但是鸡患肠毒综合征时要禁止使用。因为发生肠毒综合征时,肠道功能已经紊乱,会造成营养吸收障碍,有害的物质却没少吸收。同时饲料在消化道内和脱落的肠黏膜混合在一起,导致细菌大量繁殖,此时如果增加多种维生素,一则吸收不了,二则增加了肠内容物的营养反而利于有害菌繁殖,对治疗有百害而无一利。

误区四:拌料给药

肠毒综合征会导致鸡不断勾料,再加鸡只发病后采食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此时拌料给药,就会导致饲料被大多数健康鸡和症状轻微的鸡吃了,病鸡没食欲,或者吃的很少,达不到治疗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