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黄鸡呼吸道病防控,实施科学饲养管理
三黄鸡的呼吸道问题,可以说是让养殖户头疼不已的问题。在南方市场上,活禽交易尤为盛行,对鸡只的要求自然也是高标准,不仅外观要漂亮,还要无呼吸道症状。然而,近几年,呼吸道病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后期治疗起来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了鸡群的健康、料肉比和价格。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剖析一下三黄鸡的主要呼吸道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呼吸道病的主要表现形式
1.1 在20天左右,尤其是防疫完法氏囊疫苗后的3~4天,鸡只会出现张嘴喘气、伸颈呼吸的症状。剖检后发现,支气管堵塞,支气管内出现黄白色的栓子,死亡率在30%左右。经实验室检测,大部分是H9型流感引起的。
1.2 50~60天之后,鸡只会出现以湿性呼噜音为主的初期症状,流鼻涕,部分鸡眼内有气泡。传播速度较快,采食量和精神状况基本正常。剖检可见鼻窦点状出血,气管黏膜水肿且有黏液,喉气管点状出血,其他器官病变不明显。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和抗病毒西药几乎无效果,而特异性转移因子和抗病毒中药有一定的疗效。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三炎症状,肠道也有出血病变,其他器官如胰腺、胸腺、肝、肾等都表现病变。死亡率明显增加,病情难以控制。
1.3 以干咳为主,大群鸡咳嗽,个别鸡尖叫,排黄白色并夹有草绿色稀粪。剖检变化以气管环状严重出血为主,鸣管部或鸣管部以下的气管有脓性黏液或干酪物,肠道淋巴滤泡凝集突起并有出血。这类情况的呼吸道多为非典型新城疫。可采用转移因子配合疫苗紧急接种。
1.4 以呼吸道啰音为主,眼内有气泡,采食量、精神状况均正常,病程发展较慢。剖检主要表现气管充血有黏液,气囊有黄色卡他性分泌物,腹腔黄白色气泡。这种症状的呼吸道主要是支原体感染。目前,对泰乐菌素、氟苯尼考、强力霉素、蒽诺沙星等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对支原体较为敏感的药物有泰妙菌素、替米考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发病原因
2.1 支原体:支原体是诱发呼吸道病的先驱,它最大的危害是严重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使得机体的天然屏障变得千疮百孔,为各种病原进入机体打开门户。支原体可垂直传播,一旦感染支原体后很难净化,呈终身带菌。目前我国大部分鸡都有支原体感染。
2.2 非典型新城疫、温和型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毒性呼吸道病发病较高,特别是非典型新城疫、温和型流感。由于初期仅表现呼吸道症状,易被忽视和误诊。一旦处理不当,后期易继发大肠杆菌病、鸡副嗜血杆菌病、支气管炎病等疾病,大大增加治疗难度。
2.3 免疫抑制:近年来免疫抑制病几乎可以用“泛滥”二字形容。以血管瘤为表现形式的白血病在种鸡开产后表现的尤为突出;以呼肠孤病毒病为主的关节炎在三黄鸡20天左右时有发生;霉菌毒素在南方地区70%以上的病例都有它的参与,它是很多疾病的“放大器”。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使鸡对呼吸道病病原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和抵抗力下降,提高对呼吸道病的易感性,降低药物对病菌的敏感性。这也是造成用药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2.4 环境因素:如今规模化高密度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粉尘。如果通风管理不到位,这些氨气和粉尘不能及时的排出,过多的氨气和粉尘会破坏呼吸系统黏膜,从而呼吸系统失去天然屏障功能,为病原菌入侵打开门户。据调查,在氨气含量达到20ppm的环境中饲养6周,鸡可表现出肉眼可见的病变。在40ppm的环境中气管纤毛表面粗糙,组织纤毛脱落,肝和肺对大肠杆菌的清除率下降。70ppm~100ppm的环境中4天,心房壁增厚,肺毛细血管收缩。由此可见氨气的影响不亚于支原体造成的损失。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雏鸡冬季保温阶段。垫料的管理也至关重要,过多的谷壳、锯末等疏松垫料很容易被鸡趴起造成尘土飞扬。
2.5 疫苗应激:新城疫、传支、传喉等活苗为噬呼吸道疫苗,这些疫苗接种后会在呼吸道中大量繁殖,同时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损失;有些鸡场为控制法氏囊病大胆的采用了以2512株为代表的法氏囊疫苗,殊不知在控制了法氏囊病的同时对法氏囊本身也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易造成后期免疫失败和发生各种呼吸道疾病。
防治原则
3.1 加强饲养管理:掌握好保温与通风之间的关系,前期以保温为主,后期以通风为主,严防贼风;勤换垫料,减少鸡舍氨气、粉尘;定期温水带鸡消毒;减少鸡群应激,在预知应激发生时可加入吸收率高的液体维生素,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应激反应。
3.2 重视免疫抑制病:消除免疫抑制,改善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饲料中定期添加优质霉菌毒素吸附剂或葡萄糖氧化酶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活苗免疫时最好配合转移因子“信必妥”,提高机体免疫,安全渡过免疫空白期,提高机体免疫产生抗体滴度;法氏囊苗最好不采用中等偏强毒株的疫苗。
3.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应以新城疫、禽流感为主。60日龄前新城疫最少要防疫3次活苗、2次灭活苗。禽流感血清型较多,变异较快,因此,防疫时毒株的选择很重要,笔者根据南方市场的具体情况建议H9流感油苗最好选择含有07∕08毒株。
3.4 发生呼吸道病后要及时查明病因,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