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传支防控,强化养殖管理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那点事儿,你了解多少?
各位养殖户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养殖户头疼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这病可不是闹着玩的,轻则影响鸡的生长发育,重则导致鸡只大批量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所以,了解它、预防它、治疗它,咱们都得下点功夫。
咱们得弄清楚什么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这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得了这病,鸡子们可就惨了,咳嗽、喷嚏、气管里还时不时发出一阵阵啰音。最要命的是,产蛋鸡的产蛋量会直线下降,蛋壳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那么,这传支到底是个啥样的存在?
一、传支的流行特点和趋势
1、流行特点
这传支的病毒可真是狡猾,感染范围广,病毒易变异,毒株多,不同毒株交叉保护力还不同。母源抗体对早期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但早期主要通过活疫苗来预防。而且,这病毒抵抗力差,容易通过活鸡带毒排毒。
近几年,除了呼吸性传支外,还出现了生殖型传支、肾型传支、腺胃炎型传支。
2、病情发生
产蛋鸡主要表现为产蛋无高峰或推迟,或者220~300日龄左右产蛋下降、蛋壳变差和蛋清稀薄等。商品肉鸡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特别是和H9混合感染时多表现支气管堵塞。还有肾型传支,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拉水样稀便。
3、病情传播
这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在群体之间传播迅速,1~2天即可感染全群。
4、环境影响
饲养批次密集的鸡场,特别是多批次育雏的青年鸡场,传支病毒对环境造成的累积效应,或早期有冷应激风险的鸡场更容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二、传支的临床情况及解剖特征
1、肉鸡
感染传支的肉鸡,生长差、死淘高,且多和H9并发感染。病鸡精神不振,大群采食减慢,有的鸡眼角变形。呼吸道症状表现以张口呼吸为主,解剖发现支气管堵塞的现象。腺胃显著肿大,腺胃乳头水肿、充血、出血或乳头凹陷消失。
2、产蛋鸡
蛋鸡感染传支,主要为生殖型传支,病鸡俗称“假母鸡”,表现为“大肚子”鸡,走路呈“企鹅状”。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在产蛋爬升期间,产蛋率无高峰,200日龄鸡群产蛋率仅有50%~80%,而且出现部分水袋鸡或输卵管狭窄症状,产蛋率无高峰,产软蛋比例为5%-8%,剖检发现子宫部有干酪样物附着,不易剥离。
三、传支的发病原因调查分析
1、环境
环境污染过于严重,已早期感染。在部分发病鸡场,对3~5日龄鸡进行检测,发现QX野毒的感染。像这一类的鸡场,单纯依赖疫苗防治传支是无效的,必须空场并进行严格冲洗消毒一段时间后方可上鸡。
2、疫苗
免疫的传支疫苗毒株与流行传支型不匹配,比如仅使用单价M株疫苗,对QX型传支预防效果较差。
3、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不合理。一是忽视1日龄早期免疫的重要性。二是第二次免疫不及时。
4、管理
鸡舍管理不当,存在冷应激的风险,比如湿度过低、通风设置降温过于激进等导致鸡群发病是主要诱因。
四、树立科学防控理念
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应建立综合防控理念,须从管理和免疫两方面入手。
1、管理方面
重视生物安全:全进全出,减少同期饲养批次,尽可能延长空舍时间,污染重的鸡场要求空舍时间应达到1个月以上方可进雏,并且在进雏前要进行严格的冲洗消毒。
防止冷应激:季节交替时注意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在育雏早期,保持鸡舍温度相对稳定,减少昼夜温差,相对湿度恒定不得低于60%。
2、流行特点
疫苗对型、程序科学。选择同源性高、安全性好的疫苗。目前,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QX型,建议选择QXL87株同源保护的疫苗,蛋鸡与种鸡要使用同源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进行免疫。
3、加强实验室检测
规模化鸡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病原和血清定期双重检测,早期发现并评估发病的风险,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达到早发现、早评估早处理的效果。
分别在5日龄和12日龄,采咽喉棉拭子,利用PCR法和基因测序监测传支野毒的感染;或在7、14、21日龄分别采血,采用ELISA法,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监控野毒的感染情况和评估疫苗的保护率。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任重而道远,病毒学研究交给相应的专家,但鸡舍的鸡只能我们自己负责,尽可能保持环境不被污染,或净化环境,正确认识传支,用科学手段做好预防,提升鸡群健康度,减少传支带来的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