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鸡支气管堵塞成因及防控策略探讨
嘿,各位养鸡的小伙伴们,一到冬春季节,鸡支气管堵塞就成了一大难题。这个病症可是让不少养殖户头疼不已,尤其是白羽肉鸡,15~35日龄的时候发病率最高,损失可大了去了。所以,为了更好地防控和治疗这个病症,我们得深入了解它的成因和防控策略。
支堵原因分析
1、生理特性
家禽的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气囊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鸡体的天然通道。这种特殊的结构,既有利于鸡进行呼吸活动,也有利于贮存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但这种特殊的结构也为病原体感染呼吸系统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2、环境因素
① 寒冷应激
当温度低于机体正常要求时,冷空气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及肺部组织,使局部血管收缩,循环障碍,造成局部营养不足,引起纤毛上皮活动减弱停止,溶菌酶分泌减少,局部粘膜抗体减少。结果是:使机体的屏障机能受到破坏,呼吸系统抗感染的能力随之降低。
② 湿度问题
湿度过低:湿度小于30%,空气干燥,粉尘多,经吸气随空气进入呼吸系统,长期在呼吸道中可出现微粒积聚,经呼吸道分泌腺粘附,过多时造成阻塞,呼吸不畅,如微生物附着数量多,也易造成呼吸感染。
③ 有害气体
鸡舍中有害气体氨浓度大于20 mg/m³、硫化氢浓度大于15 mg/m³时,这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以及造成纤毛脱落致使呼吸道天然屏障功能下降;当二氧化碳的浓度大于2500 mg/m³ 时,就会影响呼吸道内的气体交换,引起肺动脉高压,从而造成肺损伤及呼吸系统感染。
3、病原感染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检剖及实验室诊断与支气管堵塞有关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支气管炎、H9、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鼻气管炎鸟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且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
① 感染传支
发生诱因:低温、温差、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中的营养成分配比失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其他不良应激因素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
病理变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让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只18 小时,即可见鸡呼吸道纤毛缺损,黏膜上皮细胞变圆脱落,并有少量异嗜细胞和淋巴细胞侵润,发病鸡只气管或支气管有卡他性渗出物,严重时可见气管后端或支气管有干酪样的栓子。
② 温和性流感
发生诱因:气候多变,饲养管理不当,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过多损伤上呼吸道黏膜,都是低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诱因。
病理变化:鸡低致性禽流感的主要剖检病变表现在呼吸系统、早期气管充血和出血严重,似地毯状,支气管有黄白色的干酪物堵塞。后期解剖鸡只,气管充血和出血严重,气管内黄白色的块状分泌物;支气管有黄白色的干酪物堵塞,肺脏淤血、出血。
③ 大肠杆菌
原因分析:鸡群吸入污染有大肠杆菌的灰尘,鸡舍内的尘土和氨气可以使鸡呼吸道纤毛失去运动活性,从而使大肠杆菌易于增殖,很明显受损伤的呼吸道对于大肠杆菌从呼吸道侵入极其敏感易于感染呼吸系统,引起肺炎、支气管堵塞或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
鸡群有一定程度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或支原体感染时,鸡只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增强,更易引起上述病变。
④ 鸡毒支原体
鸡毒支原体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首要原因,常于其他微生物引起并发症。大肠杆菌是常常与支原体并发的微生物之一,H9、或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以促使支原体的感染,由于鸡毒支原体的感染造成呼吸道粘膜受损,气管有卡他性渗出物,气囊里纤维素性渗出物伴随着炎性渗出物的增多而堵塞支气管。
养殖预防措施
1、改善环境条件
在家禽养殖生产过程中,结合实际饲养环境情况,严格按照温度、湿度、通风、通风标准予以管理,给鸡群一个舒适的健康的生长环境。有证据表明环境因素在引起呼吸道疾病,病原间的相互作用中有明显的影响,已研究的环境因素有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灰尘。
饲养在氨气浓度20mg/m³以上的环境中,鸡群气管黏液分泌增多、纤毛表面粗糙、其黏膜纤毛运动退化,气囊、肝脏、和肺脏对大肠杆菌的消除率下降,如发生大肠杆菌病那么鸡群对传染性支气管炎及H9的易感性增强。由此可见环境对鸡群的重要性。
2、加强生物安全
家禽呼合理的生物安全措施,是保证鸡群健康的有效手段,实验及理论证明在传染性支气管炎、H9高发区第一阶段从10日龄至18日龄,第二阶段从22日龄至35日龄。
用高效安全无刺激消毒,可有效控制传染性支气管炎及H9发病率同时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兽疫链球菌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养殖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做好人员进出场区及进出栋舍的管理,养殖期间建议每周对场区进行消毒,正常鸡群每周用威能1:800倍带鸡消毒2次,发病期间每天用威能1:500带鸡消毒1次。
3、优化免疫程序
根据家禽养殖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抗体的消张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尽最大努力使IB、H9的防御机能达到最佳状态,以保证鸡群安全度过这些相应的抗体低谷期,使鸡群健康生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