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秋季笼养鸡呼吸道病频发,因温差大、通风不良等

  

      1.温差大冷应激。    

秋季笼养鸡呼吸道病频发,因温差大、通风不良等

    突如其来的冷风,就像一个狡猾的魔术师,让我们的鸡宝贝们难以招架。这样的冷应激,会让鸡宝贝们的气管粘膜和皮肤血流量减少,免疫细胞也跟着缩水,这可让病原菌有了可乘之机,它们就在呼吸系统里安营扎寨。所以说,预防寒冷刺激,增强鸡宝贝们抗御寒冷的能力,可是预防呼吸道病的关键啊!    

      2.通风不良不合理。    

    秋冬季节,养殖场往往会减少通风量以保暖,但调控不当,就易造成闷棚。白天温度一升高,又加大通风量,鸡宝贝们就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呼吸道病自然就找上门来了。通风不足,让细菌、有害废气、粉尘在鸡舍里横行霸道,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3.空气湿度低。    

    干冷空气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容易侵害和损伤鸡宝贝们的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病频发。鸡舍干燥,粉尘多,绒毛皮屑病原飞扬,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甩鼻,这可苦了我们的鸡宝贝们。    

      4.防疫分笼应激。    

    肉鸡养殖场一般会在1日龄进行喷雾免疫,7日龄点眼、注射防疫。但疫苗的刺激会引发呼吸道症状。分笼期间,若未能处理好密度、温差等问题,鸡宝贝们的体感温度下降,应激过大,呼吸道病就来了。    

      5.免疫抑制疾病,支原体传播感染。    

    近年来,免疫抑制性疾病垂直传播较多,尤其是病毒性腺胃炎。这类鸡宝贝们尽管也免疫了新城疫疫苗,但因免疫系统发育问题,抗体水平难以上升到有效保护水平。    

    支原体垂直传播感染,这是鸡宝贝们无法避免的。野毒感染鸡群是难以清除的,存在垂直传播性,只是高低而已。强制换羽导致感染风险累计,保护性抗体衰减,免疫抑制性疾病垂直传播的鸡群问题更加突出。秋冬季节易发病,引起鸡呼吸道病,继发大肠杆菌气囊炎、h9等。    

      6.生理机能问题。    

    胚胎期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新旧更替大约需要5~11天左右。而粘膜上皮细胞发育及功能的发挥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以肠内营养为主。所以,腺胃发育不良的鸡宝贝们,在十几天左右是最脆弱的一段时间。同时,粘膜下的淋巴样组织发育也会受到影响,这导致机体很容易受到病原的侵害和入侵。    

    另外,十几天左右是雏鸡体内大部分母源抗体衰减到低于保护水平的时间。因此,这个时间段病原很容易突破机体的免疫屏障,导致感染。    

  

       从管理上改善关注通风,湿度,以控制相对温差。    

秋季笼养鸡呼吸道病频发,因温差大、通风不良等

    目标棚舍要透而不凉,做好体感温度曲线管理和通风管理。着重关注夜间棚舍1/2、2/3处的体感温度和含氧量。    

    加强饲养管理,把握好各日龄的温湿度,减少鸡舍内粉尘、细菌微生物含量,科学合理地通风换气,保障鸡舍内充足的含氧量。做到不保守不冒进,看鸡施温灵活掌握,同时减小温差,避免明显的冷热应激,杜绝冷风吹鸡现象。特别是注意观察鸡宝贝们的体感舒适度,减少和避免人为给鸡宝贝们造成的应激。    

      针对垂直传播疾病,生理机能问题。    

    科学合理地选择定向开口方案,前十几天内的鸡宝贝们,除了开口药中应该注意垂直传播的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之外,更重要的是促使免疫系统发育、腺胃功能改善和发育缺陷的弥补。同时,对于这种腺胃发育生来就有问题的鸡宝贝们必要的肠内营养的及时供应,以保证胃肠道和消化器官早期发育所受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这一时间段是提高大群鸡宝贝们体质,免受第一波外源病原感染的有效时期。    

      做好疫苗防疫,生物安全工作。    

秋季笼养鸡呼吸道病频发,因温差大、通风不良等

    根据鸡场所在区域流行疾病和发病史,合理选择疫苗和防疫程序,如1日龄、7日龄注射新流腺油苗,配合新支冻干苗点眼等。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有效减少外感病原感染传播。    

      合理选择药物防治。    

    只有找出病因、确诊病症、合理用药,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比如,有些管理者不能很好地区分病症,把握用药时机,导致用药方向错误,出现越治病情越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