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禽流感防控是畜牧养殖的头等大事,需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

# 禽流感防控:畜牧养殖的“头号杀手”,生物安全措施不能少! ## 🦍禽流感,这个“隐形杀手”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禽流感
英文名称:
avian influenza;AI
其他名称:
真性鸡瘟
定义:
由禽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高致病力毒株可致禽类突发死亡,是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疫病,也能感染人。
应用学科:
免疫学;畜牧免疫
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性感冒,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见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症引起全球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之后,本病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但在2003年12月开始,禽流感在东亚多国──主要在越南、韩国、泰国──严重爆发,并造成越南多名病人丧生。现时远至东欧多个国家亦有案例。 ## 🧡发现 禽流感的病原体为禽流感病毒,它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而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约是60%,家禽鸡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无一幸免。 ## 💔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 🔍发病率 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最早的人禽流感病例出现在1997年的香港。那次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12人发病,其中6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63%。 ## 🌟潜伏期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 🏡科普知识 由于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传播途径 禽流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流感病毒有三个抗原性不同的型,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是A型。A型流感病毒也见于人、马、猪,偶可见于水貂、海豹和鲸等其他哺乳动物及多种禽类。 ## 🐥辨析 禽流感主要在鸟类中间传播,偶可感染至人,其临床表现与人类流行性感冒相似,但人禽流感症状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疫苗接种无效,与普通流感有一定区别。 ## 💉禽流感与人类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 ## 🏗️病毒结构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5N1亚型病毒。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NA片段组成。这8个片段编码10个病毒蛋白,其中8个是病毒粒子的组成成分,另两个是分子质量最小的RNA片段,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NS1和NS2。 ## 🏋️‍♂️预防 为有效控制禽流感的流行和蔓延,以下预防措施要牢记: 1. 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 加强对人禽流感接触者的监测,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4. 加强禽类饲养管理,提高禽只的抵抗力,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注意秋冬、冬春之交季节的变化,做好保暖防寒工作。 5. 及时清理粪便,还可定期在鸡舍使用中药苍术、丁香酚、艾叶、茵陈、青蒿、红花等,熏蒸鸡舍,减少不良气体的刺激,从而达到减少呼吸道病和肠道病的发病率。 6. 对于出现死亡和产蛋率下降的鸡群可及时使用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配合敏感的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肠炎和输卵管炎,如并发呼吸道症状,再配合多西环素或泰乐菌素等,出现产蛋率下降时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12、亚硒酸钠维生素E等。 🔥🔥🔥禽流感防控,刻不容缓,让我们共同努力,共筑畜牧养殖“安全防线”!💪💪💪

禽流感防控是畜牧养殖的头等大事,需严格实施生物安全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