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生物安全不容忽视
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生物安全在养殖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导致消毒效果不理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消毒液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消毒效果,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一、消毒前不做机械性清除的误区
消毒药物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然而,消毒现场往往存在大量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等,这些有机物中藏匿着大量病原微生物。消毒药物与有机物结合,会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影响消毒效果。因此,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
二、使用石灰消毒的误区
石灰是一种价廉易得的消毒剂,但使用不当会影响消毒效果。新出窑的生石灰是氧化钙,加入相当于生石灰重量70%一100%的水,生成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才具有杀菌作用。然而,有的场、户将干石灰堆放在入场或畜禽入口池中,让鞋踏而过,这样起不到消毒作用。还有的用放置时间过久的熟石灰做消毒用,但已失去了杀菌消毒作用。使用石灰消毒时,应将其配制成10%一20%的石灰乳,用于涂刷畜舍墙壁,既可消毒灭菌,又有覆盖污斑、涂白美观的作用。
三、饮水消毒的误区
许多消毒药物称可用于畜禽的饮水消毒,并称“高效、广谱、对人畜无害”,甚至称“可100%杀灭某某菌及某某病,用于饮水或拌料内服,在1一3天可扑灭某某病”等等。这显然是一种夸大其词。饮水消毒实际是对饮水的消毒,畜禽喝的是经过消毒的水,而不是喝的消毒药水。如果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长期饮用,除可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
在临床上常见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季胺盐类和碘制剂。中毒原因往往是浓度过高或使用时间过长。中毒后多见胃肠道炎症并积有粘液、腹泻,以及不同程度的死亡。产蛋鸡造成产蛋率下降。还有的按某些资料,给雏鸡用0.1%高锰酸钾饮水,结果造成口腔及上消化道粘膜被腐蚀,往往造成雏鸡较多的死亡。
以上就是消毒液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消毒效果,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经验,改进消毒方法,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未完待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