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禽腺病毒在畜牧养殖中传播迅速,易引发大规模疫情

亲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可爱的家禽们,最近正面临着一个大麻烦——禽腺病毒。这玩意儿就像个“隐形杀手”,传播得飞快,一旦感染,轻则病倒,重则丧命,给养殖户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禽腺病毒在畜牧养殖中传播迅速,易引发大规模疫情

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禽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它有三种类型:禽腺病毒属、唾液腺病毒属和腺胸腺病毒属。每种类型下面又细分出了不同的种类和血清型,简直就像一个庞大的家族。

禽腺病毒的分类

  禽腺病毒自1949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已经遍布全球,各个品种、各个年龄段的家禽都容易中招。不同毒株的致病力也不同,可以引发多种疾病,比如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包涵体肝炎、肌胃糜烂等,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

  家禽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包涵体肝炎,也就是IBH,它最早在1963年出现在美国,现在全球各地都有报道。还有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安卡拉病”,也就是HHS,1983年首次在巴基斯坦的安卡拉暴发,我国更是成为该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在过去20年里,肌胃糜烂也在欧洲和亚洲的肉鸡中出现了。

  在我国,1976年首次报道了IBH的发生,随后该病在全国各地蔓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流行。2012年,HHS的病例逐渐增加,在山东、江苏等地的青年蛋鸡、黄羽肉鸡、白公鸡、817等鸡群迅速蔓延,2015年之后在中国大面积暴发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禽腺病毒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几乎所有的家禽都可能感染。尤其是7-9月的高温季节,这玩意儿更是猖獗,但近几年,寒冷季节也有发生,季节性趋于不明显。主要的血清型有C-4、D-11、E-8a、E-8b,不同地区血清型不同或同时存在几种血清型,感染后会导致鸡群出现特异性症状或隐性感染,使得发病鸡和带毒鸡持续污染环境。

禽腺病毒在畜牧养殖中传播迅速,易引发大规模疫情

  C-4的致病力最强,垂直或水平感染后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D种、E种垂直传播的发病率较高,水平感染时多数是隐性感染,近年来E-8a的带毒有增加趋势,当感染IBDV、CAV时,禽腺病毒的致病力也会增加。

  防控禽腺病毒,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生物安全和疫苗预防。要严格控制引种,不从禽腺病毒疫区引进种、商禽苗,选择禽腺病毒敏感的消毒药加强外来车辆、舍内环境的消毒等措施。疫苗接种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手段。

禽腺病毒在畜牧养殖中传播迅速,易引发大规模疫情

  目前,国内外用于预防禽腺病毒的疫苗种类有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已经证实不能有效保护,所以我们主要使用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按工艺不同分为组织苗、鸡胚苗、细胞苗和亚单位疫苗。组织苗是早期的疫苗工艺,也是疾病发生时的应急方案,但抗原纯度、有效抗原、安全性都不完善。鸡胚苗是组织苗的替代产品,虽然较组织苗在抗原含量和安全性有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足。细胞苗作为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系统,虽然生产工艺难度大,但抗原纯度高、有效抗原完全,保护效果确实。亚单位疫苗抗原纯度高、安全性高,但由于禽腺病毒是DNA疫苗基因组大,目前研究的结构蛋白、纤突蛋白或100K蛋白,都不能完全对应临床发病的血清型,保护效果一般。

  在疫苗选择方面,为达到亲代和子代的预防效果,种鸡建议免疫3次多价禽腺病毒疫苗,疫苗血清型包括C-4、D-11、E-8b,特殊情况下增加E-8a的免疫。商品肉鸡根据饲养周期,选择免疫1-2次多价禽腺病毒疫苗,疫苗血清型包括C-4、D-11。商品蛋鸡免疫2次多价禽腺病毒疫苗,疫苗血清型包括C-4、D-11。

   禽腺病毒就像一个“隐形杀手”,给养殖户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我们要做好生物安全和疫苗接种,共同抵御这个“敌人”,让我们的家禽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4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