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鸡舍通风管理至关重要,确保空气质量
哎哟,各位养殖户朋友们,秋季到了,是不是觉得鸡舍通风管理那点事儿,哎呀,小意思啦?咱们可不能小看了这秋季鸡舍通风管理,这可是关乎鸡群健康的大事儿哦!
一般来说,咱们都把冬季和夏季的通风管理当重点,觉得春秋两季温度适中,鸡舍通风容易控制,稍微注意点就不会有大问题。但实际上,季节转换时,外界温差大得很,不注意通风管理,鸡群容易感冒,呼吸道疾病就跟着来了。这就是春秋季节易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流感、新城疫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说,咱们得重视季节转换时的通风管理啊!
通风管理得看鸡舍的房屋结构,风机设计模式,进风口的位置,决定了通风方式。不管是横向通风还是纵向通风,最终目标都是实现鸡舍要求的目标温度值,使舍内风速均匀,空气清新。通风管理还要考虑鸡舍饲养量、鸡群日龄,决定开启风机和进风口的数量与角度。
不管外界温度怎么变化,咱们都要尽量使鸡舍内的温度保持稳定。这就需要一天中转变不同的通风方式,白天是夏天模式,晚上秋冬模式。掌握好转变的时间非常重要。白天外界温度达到28度左右,舍内温度高于目标设定温度2度以上时,可以结合纵向通风,风速可以让鸡体温度下降。当外界温度下降到21度时,舍内温度高于目标设定温度1-2度时,傍晚就要关闭纵向风口,使用侧窗口进风方式,让冷风冲向棚顶,防止冷风直吹鸡体。最好在下半夜使负压适当加大,就可以让冷热空气交换更充分。
雏鸡通风依旧优先考虑时控与温控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的做法如下,仅供大家参考。使用1.1米的风机,二日龄开启风机,开20秒,停280秒,隔断打开小口,开始适应通风。以后每天增加10至30秒不等,风机停的时间一般不低于2分钟。时控设定好之后,风机温控设定为目标温度高2至3度执行温控。雏鸡阶段温控不能设定过低,防止温控拉完拉时控,使舍内温度过低,既造成供暖浪费,又易使雏鸡受凉。
大鸡通风,依旧延续夏季过度式通风,与纵向通风相结合,但需要注意舍内风速与体感温度的变化,相对应加减风机。有通风管的客户,晚上尽量使用,减少风的落点过于集中。没有通风管的客户,晚上注意窗口大小,不能过大。最合适的负压就是让外界的冷空气进入鸡舍内,与热气体充分混合均匀落下。
举个例子,一般12米左右宽的棚,保持10至15个负压左右,15米左右宽的棚保持15至20负压左右,基本可以保证外界冷空气进入鸡舍与舍内空气混合均匀后落下。20日龄以内的鸡群,风机晚上可以拉到目标温度时,晚上基本保持最少通风量就可以啦。20天以上的鸡群,通风在最少通风量的基础上,随着舍内温度的情况通风适当的增加,但以上通风原则不变,循序渐进,风的落点不集中。
和大家说几点事实:
1、在相同存栏和外界环境情况下,日龄越大,所需通风量就越大。
2、日龄越大,相同外界环境下,单位时间内产热就越多,鸡舍内环境变化也就越迅速。
假设此鸡舍长75米,宽16米,平均高度为4米,则鸡舍体积为75*16*4=4800立方米。一个1.4米,排风量为37000立方米的大风机,把此鸡舍污浊空气整体置换一遍,不同循环时间模式下,所需风机运行回合数为:八分钟循环制,需2.23个循环,五分钟,需3.56个循环,三分钟需5.98个循环,2分钟制则需8.98个循环。
八分钟循环,鸡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风机一次性开启时间太长,鸡舍进冷风多,且来不及完全预热就下落,小鸡受凉风险大。另一方面,风机一次性关闭时间太长,鸡舍各种有害气体和温湿度会上升到不可接受的程度,温控风机也有可能会不正常开启。此日龄应用八分钟循环,鸡舍内环境冷热变化剧烈,小鸡短时间感受到的温差大,会极易出现问题。
那什么时候应用八分制合适呢?
第一,一个星期内的小日龄鸡群,自身散发热量较少,风机在循环时间内正常停止运行,不会对鸡舍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时。
第二,外界天气较寒冷时。
两分钟循环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风机开启频繁,对单舍养殖量较大的鸡舍来说会导致鸡舍温度不均,前后温差大,空气质量不均。另外,风机频繁运转,会消耗更多的电能,不经济,对风机寿命也有影响。
那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2分钟循环制比较合适呢?
1、鸡舍较短,一般在65米左右,宽度在13米左右的小鸡舍。
2、早期通风管安装不合理的,距离笼顶较近,或地养鸡舍,改笼养的,某些日龄段,可以考虑2分钟一个循环。
三分制和五分制,看起来都不错,使用起来,还是有些许差异的。
1、日龄越大,棚舍较短,较矮,天气越暖和,越倾向于3分钟一个循环。
2、日龄较小,或外界较冷,更倾向于五分钟一个循环。
3、通风管距离笼顶越近,日龄越小,特别是冬季,风机更不宜连续运转过长时间。
最后一下,不论是几分钟循环制,下面这两个原则我们要把握住:
1、风机要有最少开启时间,这个时间是能引起鸡舍内空气正确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不低于15秒。
2、风机要有最小停止时间,这个时间也要不低于15秒,并且不小于10%的周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