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蛋鸡产蛋率下降原因:饲料营养不足、疾病感染、环境应激等防治措施

哎呀,说起养鸡这事儿,真是门大学问啊!最近接诊了三十多批6万余只蛋鸡,发现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可不止几个。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看看咱们怎么从源头抓起,提高那点儿蛋鸡的产蛋率。

蛋鸡产蛋率下降原因:饲料营养不足、疾病感染、环境应激等防治措施

鸡群发育不良,均匀度太差

说这个鸡群发育不良,均匀度太差。这就像咱们选对象,得挑个门当户对的,鸡也是一样的。比如说,胫骨长度不够,这个是产蛋鸡是否达到生产要求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但有些养鸡户为了省成本,不按要求饲喂合格的全价饲料,导致饲料营养不达标。还有的忽视育雏期管理,造成雏鸡8周龄前胫长不达标。有些饲养户育雏、育成期鸡舍面积狭小,致使密度过大,造成胫骨长度不能达标。这就像给鸡穿小鞋,肯定不行啊!

再比如说,体重不达标,均匀度太差。均匀度差的鸡群,其产蛋高峰往往后延2~3周至开产后9~10周才出现。鸡群均匀度每增减3%,每只鸡年平均产蛋数相应增减4枚。这就相当于,90%和70%均匀度的鸡群相比,仅此产蛋相差20多枚,按目前价格计算,每只鸡收入相差8~10元,而且均匀度差的鸡群死亡率和残次率高,产蛋高峰不理想,维持时间短,总体效益差。

肾传后遗症

再来说说这个肾传后遗症。在3周内患过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雏鸡,会造成成年后“大肚鸡”显著增加。这就像给鸡穿了个大肚兜,成熟卵泡不能正常产出,掉入腹腔,引起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和出现反射性的雄性激素分泌增加,使鸡群出现鸡冠红润、厚实等征侯,导致大量“假母鸡”低产,经济损失严重。

实践证明,如在1~3周龄发生肾传支,造成输卵管破坏,形成“假母鸡”比例较高,可使母鸡成年后产蛋率降低10%~20%;若于4~50周龄发生肾传支,形成的“假母鸡”将会减少,大约可使鸡群成年后产蛋降低7%~8%;若于12~15周龄发生肾传支,鸡群成年后产蛋率降低5%左右;产蛋鸡群发KIB后,也会造成产蛋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而且病愈后可以恢复到接近原产蛋水平,并且很少形成“假母鸡”。

传染性鼻炎、肿瘤病的影响

开产前患有慢性传染性鼻炎的鸡群,开产时间明显推迟,产蛋高峰上升缓慢。患有肿瘤病的鸡群,会出现冠苍白、皱缩,消瘦,长期拉稀,体内脏器肿瘤等症状,致使鸡群体质降低,无法按期开产或产蛋达不到高峰。

使用劣质饲料和长期滥用药物

有些养鸡户认为,后备鸡是“调架子”,只要将鸡喂饱即可,往往不重视饲料质量、饲养密度等,造成后备鸡群发育不良。有些养鸡户长期过度用药或滥用药物,甚至使用抑制卵巢发育或严重影响蛋鸡生产的药物,如氨基比林、安乃近、地塞米松、强的松等,造成鸡群不产蛋或产蛋高峰无法达到。

雏鸡质量问题

因种鸡阶段性疾病问题或其它原因导致商品雏鸡先天不足,鸡群发育不良,成年后产蛋性能不佳。

其它因素

蛋鸡每笼装3只鸡而有人装4只,断喙不合理或不整齐,光照不合理,乳头供水压力太低造成鸡群饮水不足,通风效果太差等管理因素,均可造成蛋鸡推迟开产或产蛋高峰达不到要求。

蛋鸡产蛋率下降原因:饲料营养不足、疾病感染、环境应激等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科学管理,全价营养。为使鸡群达到或接近标准体重,一般采用1~42日龄饲喂高营养饲料,并定期测量胫骨长度、称重,根据育雏育成鸡胫骨长度和体重决定最终换料时间。

2、提倡高温育雏,减少昼夜温差,杜绝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3、加强对传染性鼻炎、肿瘤病的防控。

4、优化进鸡渠道,杜绝因雏鸡质量先天缺陷导致的生产成绩损失。

5、合理用药。杜绝过度用药和滥用药物,特别防止使用抑制卵巢发育、破坏生殖功能、干扰蛋鸡排卵等影响鸡生理发育和产蛋的药物或添加剂。

治疗方法

对发病鸡群采用如下措施:饮水中每1000只鸡每天加200克阿莫西林,连用5天;同时,每吨饲料中加入200g精鱼粉+1000g亚硒酸钠VE连用15天,随后减半量连用30天以上。

养鸡这事儿,得用心啊!从源头抓起,做好预防,才能让那点儿蛋鸡多多产蛋,为咱们带来丰厚的收益!

蛋鸡产蛋率下降原因:饲料营养不足、疾病感染、环境应激等防治措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3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