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鸡舍通风策略,应对季节变化
咱们都知道,不管是真刀真枪干养殖,还是在理论知识里头转悠,咱们总把冬天和夏天那通风管理当重点。总觉得春秋两季温度适中,鸡舍通风那简直是小菜一碟,稍微留意点,大问题就不会冒出来。可实际上,一到季节交替,外面的温差那叫一个大,要是不重视通风管理,鸡群一不留神就感冒了,呼吸道疾病也就跟着来了。这不,春秋季节容易得传染性支气管炎、流感、新城疫这些病,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咱们得认真对待季节转换时的通风管理。
1. 季节转换时容易发生的问题
春秋两季,白天挺暖和的,但比夏天凉快;晚上又挺凉爽的,但比冬天暖和。咱们总觉得这季节不冷不热,通风应该最容易了。可实际上,春秋季节转换时,鸡场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导致通风系统用不好,鸡群也容易得呼吸道病。
鸡舍侧墙进风口数量不够,这样就满足不了适当的过渡通风。本来应该用过渡通风系统,却换成纵向通风系统,结果通风过度,让鸡群应激。再比如,纵向进风口在关闭时密闭性不好,白天用纵向通风,晚上冷了又不能用最小通风系统,导致舍内空气质量差。还有,过渡通风系统不是全自动的,很多随机性问题影响通风效果。
2. 最小通风系统
当鸡舍温度达到或低于设定温度时,我们打开部分进风口,风机的运转由定时钟控制。所以,只有设定好定时循环,才能满足鸡群需求,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侧墙进风口由负压控制,空气流向达到鸡舍屋顶中间,既能充分利用屋顶热量,又能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鸡身上,同时根据需要开启加热系统。
使用最小通风系统时,要确保纵向进风口密闭好,否则最小通风系统就不好运行。所以,白天温度高用纵向通风系统,晚上温度低需要用最小通风系统时,一定要密封严纵向进风口。当鸡舍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风机不再由定时钟控制,而是连续运转,进行过渡期通风。
3. 过渡通风系统
过渡期通风介于最小通风和纵向通风之间,需要增加侧墙进风口数量,混合使用最小和纵向通风风机。空气从侧墙进风口进入鸡舍,既能让更充分的空气进入鸡舍,又没有纵向通风的风冷效应,避免鸡群应激。在转换到纵向通风之前,可以运用较长时间的过渡通风系统。
过渡通风系统是鸡舍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打开所有的侧墙进风口,最小通风系统的风机不再由定时钟控制,而是连续运转。比如,如果鸡舍安装10台纵向风机,最小通风风机连续运转,当舍温高于设定温度2℃时开启所有最小风机+1台纵向风机;当舍温高3℃时开启最小风机+2台纵向风机;以此类推,直到舍温高5℃时开始纵向通风系统。
4. 过渡通风的管理
我们知道,鸡舍温度在设定温度以下时,使用最小通风系统;只有舍温一直在设定温度以上时,才能使用过渡通风。这时,舍内空气流动加大,鸡群很容易趴在地上。所以我们应根据鸡群表现来判定开启几台风机比较合理。即更需观察鸡群行为,不能只看温度计所测定的温度来管理通风系统。
如果所有鸡只趴着而且没有一只鸡在张口喘气,说明鸡群感觉空气太凉,这时即便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我们也应关闭一台纵向风机,直到观察鸡群开始活跃为宜。如果有10%以上鸡只喘气,说明鸡群可能感觉有点太热,就应再开启一台纵向风机,接着观察鸡群是否更舒适。只有达到最大过渡通风量以后,才可以转换到纵向通风。
在达到最大过渡通风量时,鸡群仍表现出太热时,才能转换到纵向通风系统。不要只根据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已经超标就转换成纵向通风,否则过早转换成纵向通风,鸡群会受到冷应激而着凉,往往表现趴在地上不愿动,即活跃性变差。
每次改变通风设定以后,做为管理者均应亲自待在鸡舍,最好等20分钟左右的时间,仔细观察鸡群的活跃情况是否更好,这样才能确定我们设定的通风是否更加合理。而大部分管理者只根据经验告诉工人随意调节通风系统,而未继续观察鸡群的实际表现,这种做法是非常被动和不可取的。
在春秋季节白天温度较高,一般需要过渡通风或纵向通风,晚上温度降低又要转换成最小通风,这样来回转换通风系统。这个时候鸡舍具备自动控制能力是最理想的,而实际生产中很少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所以,在晚上使用最小通风时,应适当密闭纵向通风进风口,否则最小通风不能很好的运行。同时管理好定时钟循环时间,确保舍内空气质量良好。
有的鸡场在晚上用塑料薄膜封闭纵向进风口,到白天又把塑料薄膜拆掉,这样晚上纵向进风口做不到密闭,舍内负压也就达不到最小通风的要求,进入舍内的空气有可能直接吹落到地面,引起鸡群冷应激和垫料潮湿等。因此纵向进风口最好设有能够随时开关的木板,这样才能保证进风口的密闭良好,确保最小进风系统的正常运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