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创新蛋鸡高效养殖技术,实现全程精细化管理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

育雏,就像带娃儿,得从根儿上抓起。这阶段是雏鸡长骨的时候,骨骼发育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鸡一生的生产指标。 1. 育雏温度。刚出生的小鸡,像个小棉袄,特别怕冷。所以育雏舍的温度要跟出雏时的室温接得上茬。一般来说,出雏时的室温是34.5-35℃,育雏舍的起始温度就得保证在34-35℃。这样小鸡才能快速能适应新环境,避免温度应激,健健康康地长大。 2. 育雏室的湿度。湿度要适中,就像人舒服的时候。如果鸡舍太干,尘土飞扬,还得消毒,除了地面洒水增湿消毒,还可以用炉火煮水,水里加点消毒剂,用蒸汽散发增湿消毒。 3. 营养供给。传统饲养的育雏日粮浓度是能量11.7MJ/kg-11.9MJ/kg,蛋白质18%;而高效型饲养的育雏日粮浓度是12.1 MJ/kg-12.5 MJ/kg,蛋白质21%左右。实践证明,高浓度日粮育雏更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效果相当不错。 4. 体重与均匀度。雏鸡5周龄的体重很关键。5周龄体重越大,生产性能指标越高,存活率越高。雏鸡均匀度是培育达标后备鸡群的关键指标,也是必需指标,是后备鸡群生产潜力的早期预示。 5. 光照管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育雏都十分重要。光照度强可以增加雏鸡的活动量,有利于营养吸收、骨骼生长发育和鸡体健康;光照时长可以增加鸡的采食量,除了促进骨骼发育外,还有利于骨质密度沉积。 6. 体重与胫长双重标准的意义。鸡的体型是体重、骨骼、肌肉、羽毛和内脏的总和。体型和骨骼、肌肉发育相关。体型与骨骼的直接表现是胫长。所以,一般用胫长来衡量和表示骨骼的发育。

二、育成期饲养管理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求后备母鸡既要有标准的体重、胫长,又要有健壮的体质,即必须具备未来的高产能力和高产持久力,同时在育成后期,即12周龄之后,保持体成熟和性成熟的一致性。 1. 育成期的体成熟。育成期的体成熟与两个因素有关,即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 2. 育成期的性成熟。育成期的性成熟也与两个因素有关,即饲料中的蛋白质和光照。 3. 育成后期调控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12周龄同样是后备母鸡育成期中的重要时期。

三、产蛋期饲养管理

产蛋期饲养管理的要求,是保证产蛋鸡的标准体重和健康体质,以满足产蛋生产的需要。 1. 预产料的供给。预产期供给的预产料是1/2育成后期高浓度饲料+1/2产蛋高峰期料的混合料。 2. 供给产蛋高峰料。产蛋高峰料的浓度是:能量11.91MJ/kg,粗蛋白17%-18%。 3. 产蛋期光照管理。从产蛋率5%开始,每周增加光照时间0.5小时,直至达到产蛋高峰,最后,照时恒定16小时,照度3瓦/m2。 4. 产蛋期舍温。鸡舍温度22-28℃,产蛋率最高。但实践证明,舍温保持4℃以上,并不明显影响产蛋率和蛋重。

创新蛋鸡高效养殖技术,实现全程精细化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