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电解质平衡对蛋鸡产蛋性能与蛋品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田园茶韵君•更新时间:11小时前•阅读0
一、日粮电解质平衡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调节日粮电解质平衡,这是继日粮能蛋比、氨基酸平衡之后,提高家禽生长性能的又一关键手段。但是,要确保这一平衡,关键是要把握好离子浓度,确保它们既能满足家禽的基本需求,又不超过产生毒副作用的上限。磷酸盐、硫酸盐虽然能降低日粮电解质平衡,但与氯离子相比,效果并不是那么显著。 研究发现,在日粮电解质平衡为250mmol/kg时,动物的生长性能最佳。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提高日粮电解质平衡,对生产性能的提升大有裨益。大多数研究指出,蛋鸡日粮电解质平衡的理想值在200~250mmol/kg之间。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或者低于这个范围,都会降低产蛋性能。例如,将日粮氯水平调整为40、80、124和167mmol/kg,这些不同水平下蛋鸡的各项生产指标和蛋壳品质均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当添加硫酸钠,使日粮电解质平衡从对照组的119增至209mmol/kg时,AA肉仔鸡的日增重提高了46.5%;而添加氯化钙,使日粮电解质平衡降至-55mmol/kg时,日增重降低了26.8%。 这说明,日粮电解质平衡对快速生长的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于产蛋鸡,由于其正处于生理成熟期,酸碱平衡调节能力较强,所以受日粮电解质平衡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现有研究中试验采用的蛋鸡日龄、气温、饮用水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这也导致结果间的可比性有所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日粮电解质平衡的改变, 会影响机体的消化道PH值,然后才是离子平衡。低日粮电解质平衡会导致肠道PH值降低,进而影响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与数量。这种影响机制在饲料酸化剂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当酸化剂添加到家禽日粮中时,肠道有益菌的数量会明显增加,主要的消化酶活性也会提高,饲料利用率也会显著改善。二、日粮电解质平衡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蛋壳质量、蛋清浓度、色素沉积量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血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会随着日粮中氯离子含量的增加而上升,进而影响血液的PH值和其他离子浓度。蛋壳的形成是一个产酸过程,机体的酸碱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 在蛋壳形成的过程中,生殖道粘膜细胞会分泌碳酸氢根和钙离子,同时,氢离子会转入血浆,导致血液的PH值降低,酸碱平衡发生变化。显然,血液PH值过低不利于蛋壳的形成。体液酸碱度也会影响蛋鸡的蛋清蛋白分泌。通常认为,蛋清中的粘蛋白、类粘蛋白等酸性糖蛋白的含量会随着体液PH值的下降而增加,使得蛋清变得浓厚。不过,这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目前在蛋禽方面的报道还不够详细。 在蛋鸭的研究中,有报道指出,“罗纹”鸭蛋的哈夫单位明显高于普通蛋,这可能是因为蛋鸭的生殖道受到微生物感染后,PH值下降所致。日粮中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大多以酯结构的形式存在。在肠道吸收之前,它们需要经过碱性条件下的皂化游离,否则无法被吸收。因此,肠道偏碱的环境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是有益的。 日粮电解质平衡的影响,也会导致机体血液酸碱平衡值的变化。较低的体液PH值会导致输卵管糖蛋白的分泌量增加,而过低的日粮电解质平衡值,则不利于蛋壳的形成。 在蛋品的贮存期内,质量的变化在PH值、哈氏单位等指标上得以体现。常温贮存时,蛋清的PH值会迅速下降,哈氏单位也会逐渐降低。蛋壳的理想厚度为0.35mm,如果低于0.25mm,蛋品的运输、贮藏性能会明显降低。至于蛋黄色泽的下降,可以尝试在日粮中添加脂肪酶、预先皂化处理外源性类胡萝卜素等方法进行改善。 对于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低日粮电解质平衡能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当日粮电解质平衡值由190降低至100mmol/kg时,产蛋率有所提高,料蛋比也下降。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鸡蛋品质有显著的影响。低日粮电解质平衡会使蛋清PH值降低,蛋清氨基己糖浓度提高,哈氏单位提高,但同时也会使蛋壳厚度下降、蛋黄色泽下降。因此,在蛋鸡饲养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地调整日粮电解质平衡,以提高鸡蛋品质和产蛋性能。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