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蛋鸡后期易引发虚弱症,影响产蛋性能及鸡群健康
Hey,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来聊聊咱们养殖户们头疼的事情——笼养蛋鸡的虚弱症。这玩意儿啊,简直就是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隐形杀手”,不仅让鸡儿们受罪,还影响了咱们的经济效益,你说闹心不闹心?
得给大家科普一下,这笼养蛋鸡虚弱症啊,其实就是一种产蛋高峰期常见的疾病,主要跟鸡儿体内矿物质、电解质的比例失调有关。简单来说,就是鸡儿们缺钙啦!
咱们知道,成年母鸡普遍存在软骨病或骨骼变形的问题。对于30周龄以下的蛋鸡来说,如果产蛋率一超过80%,就容易发生临时性缺钙。要是钙摄入量不够,那鸡儿们就只能动用骨骼里的钙来满足需求,长期下来,就会导致骨质疏松,骨头变软,甚至骨折。这样一来,鸡儿们就变成了跛脚鸡,严重的连站都站不稳,这就是笼养蛋鸡虚弱症的表现。
不过,大家别担心,如果将鸡儿从笼子里放出来,让它们在地上正常行走,大部分都能自行恢复健康。这说明,鸡儿们缺少锻炼是导致虚弱症的部分原因。而且,单笼多养比单笼单养发病少,因为它们在争抢食物和水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锻炼。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虚弱症呢?补充磷酸盐、钙质和维生素D3是关键。据研究,每1000只青年母鸡,在饲料中加入20磅牡蛎壳粉或石灰粉,可以增加钙的含量。这样一来,患病母鸡食用这种饲料,病情就能得到改善。而对于大一点的母鸡,缺磷或维生素D3的问题比缺钙更为常见。这时,我们可以将母鸡从笼子里放出来,然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磷酸钙。此外,各种不同年龄的病鸡都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电解质。
不过,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疾病的症状与笼养蛋鸡虚弱症相似,比如佝偻病等。所以,我们在诊断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以免误诊。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笼养蛋鸡虚弱症:
年龄 | 产蛋率 | 发病率 |
---|---|---|
30周龄以下 | 80%以上 | 较高 |
30周龄以上 | 80%以上 | 较低 |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笼养蛋鸡虚弱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几个预防措施:
1. 合理饲养密度
合理调整鸡舍密度,避免鸡儿过于拥挤,增加活动空间。2. 优化饲料配方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钙、磷、维生素D3等营养物质,满足鸡儿生长需求。3. 适时放养
在产蛋高峰期,适时将鸡儿从笼子里放出来,让它们在地面上活动,增加锻炼。4.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观察鸡儿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笼养蛋鸡虚弱症,关键在于科学饲养和管理。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让我们的鸡儿们健康快乐地生活,为我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