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质量受品种、饲料、饲养环境、管理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
鸡蛋,这小小的营养宝库,不仅滋养了我们的身体,更是生活品质的象征。那么,你知道影响鸡蛋质量的那些关键因素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一起揭秘鸡蛋背后的秘密。
一、蛋重:遗传、营养与生理的交织
让我们来看看蛋重。这小小的蛋,其实背后藏着遗传、营养和生理的复杂关系。
1. 遗传及品种
蛋重受遗传影响较大。不同品种和品系蛋的大小不同。一般中型蛋鸡比轻型蛋鸡产的鸡蛋大,褐壳蛋系的蛋重大于白壳蛋系。
2. 生理阶段
蛋重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开产后18周达到标准蛋重。开产时体重和体格在标准偏上,母鸡所产的蛋较大。
3. 营养因素
饲料的质量好坏影响蛋的大小。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素都会影响蛋重。当夏季高温影响蛋鸡采食量时,可调整日粮组成,提高可利用能量和蛋白水平。
4. 环境
热应激、光照不规律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蛋重。夏季和高温时蛋重偏小,冬季偏大。
5. 管理
管理差、鸡群抗体水平低、免疫力低下、饮水不足以及水质不好等因素都会影响蛋重。
二、蛋壳颜色:品种、疾病与营养的博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蛋壳颜色。这小小的蛋壳,其实背后是品种、疾病和营养的博弈。
1. 品种
蛋壳颜色是蛋外部质量的一个特征性状。一般来说,经过长期选育的鸡种,壳色深浅相对固定。
2. 疾病
鸡群疾病发生与鸡群疾病发生有关。当病原体侵入鸡体后,可直接发生或继发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变化,使蛋壳腺体合成和分泌钙及色素机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3. 药物
过多、过滥的药物使用会降低鸡体色素沉积能力,直接影响鸡蛋质量。
4. 日龄
子宫中沉积色素的多少,影响着蛋壳的颜色。一般在产蛋初期,母鸡刚进入性成熟期,卵泡发育正常,其对色素的吸收率较高,所以蛋壳颜色越来越深。
5. 环境
鸡舍转群、疫苗接种、外界惊扰等都会对鸡产生强烈应激反应,引起鸡体内的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和可的松等激素水平的增高,造成产蛋下降,伴随色泽变白。
6. 其他
蛋壳颜色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色素减少而直接产生的后果,或者是蛋壳较薄从而对光线的反射较弱造成的。
三、蛋壳强度:营养、设备与疾病的较量
再来看看蛋壳强度。这小小的蛋壳,其实背后是营养、设备与疾病的较量。
1. 日粮营养
日粮钙、磷、镁、锰、锌等营养素都会影响蛋壳质量。日粮钙对蛋壳质量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2. 鸡舍设备
鸡笼结构、鸡笼排列方式、集蛋系统和盛蛋容器等都对破蛋率有影响。
3. 疾病
输卵管炎、肾传支、新城疫、减蛋综合征等均会引起薄壳蛋、软壳蛋的产生。
4. 应激
当鸡处于应激状态,如噪音、寒冷刺激、疫苗接种等,都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子宫的钙化过程,影响蛋壳的正常形成,出现薄壳蛋或软壳蛋。
四、蛋黄颜色:饲料与营养的完美结合
最后,我们来看看蛋黄颜色。这小小的蛋黄,其实背后是饲料与营养的完美结合。
蛋黄液呈现黄色,但深浅不一,从淡黄色到橘黄色不等,这主要与其含有色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蛋黄中的色素主要是叶黄素,包括黄体素和玉米黄质等,而这些色素主要来源于饲料。
鸡蛋质量受品种、饲料、饲养环境、管理技术等多重因素影响。要想生产出优质鸡蛋,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精心呵护每一只鸡,让它们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