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自然法则,科学饲养
哎哟,大家伙儿听说了吗?最近好多肉鸡养殖户都在抱怨,说现在的鸡越来越难养了。什么病毒变异啊,细菌抗药性啊,真是让人头疼。但其实呢,我觉得问题没那么严重。病毒变异和耐药菌株确实存在,但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养不好的原因,主要还在我们自己身上。因为咱们只顾着追求生长速度快,却忽略了自然规律和鸡的天性。
那咱们来想想,同样是喂同样的饲料,为什么家里散养的几只鸡,疾病很少,生长速度却没规模化舍养鸡那么快呢?答案很简单,散养的活动量大,环境空气好,温度适宜,采食时间长。道理大家都明白,那为什么不上规模养殖中应用呢?
1. 你的鸡得到充分的休息了吗?
咱们都知道,人睡不好觉就精神不济,鸡也是一样。可现在很多养殖户的肉鸡,从进鸡到出栏都没见过黑暗。鸡想休息了,别的鸡却从它身上爬过去,或者呆在网子上,一只鸡跑,带动整个网架颤动,其他鸡怎么能休息好呢?这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对鸡的健康可不利。完全黑暗的情况下,鸡群非常安静,睡眠质量高,这是开灯状态下无法达到的。所以,大家不妨试试间歇光照,让鸡能充分休息。
2. 你的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吗?
虽然鸡有群居的天性,但保持适宜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很重要。我们鸡舍的密度,每平方八只以下的有几个?密度小了,鸡就好养。可是在进鸡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拼命多养呢?有些人进鸡时就想着养殖过程中要死多少多少只,所以进鸡时就多进一些。可你想过没?如果这些鸡不死呢?舍内的密度你能降下来吗?有多少人的鸡想去吃料,得从其他同伴中间硬挤过去?有多少人看着一堆堆热死的鸡愁眉不展?如果每平方只养五只鸡,夏天即使没有降温设备,能热死鸡吗?同一个鸡舍,多养往往不多赚钱,但赔钱的风险却要大得多。
3. 你让你的鸡喝到足够的清水了吗?
清洁无污染的水是最好的药。可我们有的养殖户几乎没有让鸡喝过清水,一进鸡就上药,直到出栏。可是有哪种药品没有毒副作用?好好的鸡被药毒得东倒西歪的。很多兽医都在说重在预防,但这个预防并不是以药为主的。大家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你用药真的防住疾病了吗?用了球虫药,就不发生球虫了,还是用球虫药后球虫病变的好治疗了?有人说用药能阻断垂直传播的疾病,简直是天方夜谭。简单的一个鸡白痢,如果用药就能阻断传染,那种鸡场还用的着去检疫淘汰种鸡?当然,我不是说药物没有用,而是说不要有事没事就用药,不要滥用。多让鸡喝清水,对鸡没有坏处的。
4. 你让你的鸡体会过饥饿吗?
饥饿是自然界中每一个独立生存的动物都需要品尝的滋味。它的意义在于让动物保持良好的状态,保持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而我们呢,生怕鸡饿着,没明没夜拼命让鸡吃料,甚至有些养殖户为让鸡吃的多,每天进鸡舍哄鸡起来吃料。有时候,我们会为鸡群超量的采食暗自庆幸,以为是好事。可没想到,随之而来的就是长时间的不增料。如果当时适当限制一下,可能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5. 你让你的鸡始终呼吸新鲜空气了吗?
自然环境下生存的鸡,始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而我们养鸡呢,有的是不敢通风,有的是为了节省燃料费而不去通风。所有鸡舍中,真正通风量能达到要求的是不多的。更多的是地养鸡从不清理垫料,网养鸡清粪便不及时,导致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太高,呼吸道病屡治不绝,料肉比居高不下。虽然鸡有气囊,每个呼吸过程可以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氧气利用率比哺乳动物高的多,但不良气体对鸡造成的损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6. 你让你的鸡有足够的运动了吗?
生命在于运动,鸡也一样。虽然肉鸡在二十天前活动量大一些,三十天后的鸡基本不运动了,但这二十天的运动对鸡的抵抗力非常重要。可咱们给鸡提供运动的场地了吗?密度大了自然不用说了,鸡想活动也困难。有些养殖户把鸡群用网栏分成许多小阁,小鸡想跑动一下,也只能原地转圈,无法快速奔跑。为了鸡的健康,请把那些束缚鸡群的禁锢去掉吧。
7. 你让你的鸡吃到天然饲料了吗?
现在养肉鸡用颗粒料的占绝大多数,颗粒料经过膨化加工,几乎所有饲料厂家都在宣传颗粒料的好处。什么比自配粉料更容易吸收,料肉比低、出栏快。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全程使用自配粉料生长速度并不比颗粒料慢,二者相比出栏时间整个饲养期最多也就差一天的时间,总的采食量是没有区别的。而从利润角度来看,自配粉料每斤至少能节省一毛钱,玉米、豆粕等质量至少不会比饲料厂用的差,而且抵抗力要高的多,疾病少。
8. 你是不是过分娇惯你的鸡?
自然界生存的家禽,它接触各种应激,包括惊吓、冷热等。那我们听说过家里散养的鸡有被吓死的没有?有热死的没有?我们的一些养殖户过分的在意外在环境,在舍内咳嗽都不敢大声,结果邻居家放了个二踢脚就把鸡吓死一片。有些养殖户太在意舍内温度,每天温差保持的非常好,鸡没有感受过热,也没有感受过冷,这样做虽然需要付出极大的辛苦,可同时也降低了鸡的适应力。
如果养殖朋友能认真体会到这几点并付之行动,你会发现原来肉鸡并不是那么难养的。注:以上只是本人养殖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欢迎各位同行参与交流并批评指正。原创文章,未经批准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