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关键期:育雏期注重温度与营养
各位养殖户们,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蛋鸡养殖中的那点儿事儿,尤其是雏鸡育雏期,这个阶段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咱们得重点关注成活率,还有温度和营养。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道来。
一、雏鸡要重点关注成活率
说到育雏期,咱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育雏成活率。春天3到4月孵化出来的鸡,我们称之为春雏。北方这时候气候渐暖,对雏鸡生长相当有利,成活率自然高。新鸡到8到9月份就能开产,这个时候正是老鸡产蛋下降的时候,咱们正好弥补市场鲜蛋供应的不足。而且产蛋期能延续到第二年秋末才换羽停产,经济效益那是相当可观。
4月下旬到5月份孵化的鸡,我们称之为晚春雏。这时候气候转暖,管理起来省事,保温成本也降低了,成活率自然不低。新鸡到秋末冬初就能开产,高峰期在春节前,鸡蛋价格较高,经济效益那是杠杠的。
无论是春雏还是晚春雏,最好都实行高温育雏。第一周温度控制在35到36摄氏度,然后每周降低2摄氏度。同时,要定期增加湿度,可以带鸡喷雾消毒,也可以在炉子上放个铁盆,定期放入含氯消毒剂,这样既可以消毒,也可以增加湿度。一般来说,育雏期湿度保持在65%到70%为宜。春季育雏时,还要对雏鸡进行断喙,一般第一次在6到10日龄,第二次在14到16周龄。使用专门工具将上喙断去1/2到2/3,下喙断去1/3。1到2周主要以保温为主,但也别忘了通风。第3周应增加通风量,随着鸡的生长速度加快,通风换气尤为重要。定期投放药物预防鸡白痢、脐炎、肠炎、法氏囊病、球虫等,同时做好防疫工作。
二、后备鸡群重点进行生长发育调控
后备鸡群的体型、体重、均匀度以及性成熟早晚,直接影响到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
鸡的骨骼在最初的10周内生长迅速,8周龄雏鸡骨架可完成75%,12周龄完成90%以上,之后生长缓慢,到20周龄骨骼发育基本完成。体重在20周龄时达到全期的75%,以后发育缓慢,一直到36到40周龄生长基本停止。为了避免出现胫长达标而体重偏轻的鸡群,或者胫长不达标而体重超标的鸡群,在育成期就要对鸡群进行适当的限制饲养。一般在8周龄时开始,有限量和限质两种方法。生产中多采用限量法,要求饲料质量良好,必须是全价料,每日将鸡的采食量减少为自由采食量的80%左右,具体饲喂量根据鸡的品种、鸡群状况而定。
为了避免早产、蛋小、脱肛、推迟开产现象的发生,在育成期必须控制好光照。体重达开产体重时,以增加光照来刺激其产蛋,从而提高整个产蛋期的产蛋量和蛋料比;当群体产蛋率达5%时,及时给予光刺激,以满足其生殖发育的需要;轻型蛋鸡20周龄时仍未见蛋时,应及时给予光刺激来提高产蛋量。
三、开产前注重免疫保健
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20日龄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00日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上笼后及时淘汰体型过小、瘦弱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开产前完成免疫接种,流感灭活苗应接种两次,相隔30天左右,喉气管炎疫苗最好擦肛。接种后要检查接种效果,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确保免疫接种效果,使鸡群有足够的抗体水平来防御疾病的发生。
开产前要做好驱虫工作,每千克体重用左旋咪唑20到4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除蛔虫;每千克体重用硫双二氯酚100到200毫克,拌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2天以驱绦虫。
体重符合要求或稍大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可在16到17周龄时将光照时数增至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30分钟直至光照时数达到16小时,而体重偏小的鸡群则应在130日龄,鸡群产蛋时开始光照刺激。
开产前2周,将育成料及时转换为产蛋前期料或产蛋高峰料。
四、产蛋期保持高产稳产
春季饲养蛋鸡的总体要求是保持稳产和高产。
管理上,注意保温与通风,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补充人工光照,保持总光照时间为15到16小时;对高峰期的产蛋鸡,饲料中每千克饲料中含代谢能11.56到11.95兆焦、粗蛋白质17%到18%、钙3.6%到3.8%、磷0.6%。为了保证产蛋鸡所需的能量,饲料中的麸皮应低于5%,在2到3月份可添加2%的油脂。由于新母鸡产蛋高峰来的快、持续时间长,应在不同阶段添加预防药物,防止发生输卵管炎、腹泻、呼吸道等疾病和啄癖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蛋鸡养殖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记住,养殖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这些可爱的生命,用心去学习养殖知识,相信我们一定能收获满满的丰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