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响产蛋鸡羽毛覆盖的关键因素
影响产蛋鸡羽毛覆盖的关键因素解析
家禽的羽毛就如同人的衣服,既是保暖的屏障,也是身份的象征。在畜牧养殖领域,产蛋鸡的羽毛覆盖状况直接关系到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更影响着经济效益。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产蛋鸡的羽毛覆盖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探究竟!我们要知道,鸡体表的羽毛形态不仅代表着品种特征,还直接反映了鸡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态。羽毛的颜色、光泽、形态等外观性状,更是决定优质鸡经济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产蛋鸡群中却常常出现掉毛现象,这无疑给养殖户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掉毛,背后的原因有多复杂
掉毛的原因众多且复杂,主要包括生理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以及某些疾病等。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生理因素
1.1 自然脱毛:家禽的自然脱毛是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现有羽毛的脱落和新羽毛的生长。一般发生在幼鸡期和成鸡期,具体时间约为6-8日龄、7-12周龄和16-18周龄。自然脱毛与产蛋性能的降低有关。
1.2 自然换羽:鸡每年都要自然换羽1次,旧羽脱落,新羽生长。换羽与内分泌有关,通常发生在秋季。换羽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增加,卵巢机能下降,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停产、换羽。换羽顺序一般为头羽、胫羽、胸羽、背羽、尾羽、翼羽。
1.3 啄羽:啄食是禽类固有的喜好,但啄癖却是鸡的不良习惯。产蛋鸡尤其是初产蛋鸡、高产蛋鸡往往易发生啄羽,主要是由于过度拥挤、光照问题、营养不平衡的日粮所致。
1.4 强制换羽:为了延长鸡的经济利用期,养殖户会进行人工强制换羽,使鸡群在短期内停产、换羽、恢复体质,然后恢复产蛋。
1.5 交配:种鸡本交笼养时,公鸡踩踏母鸡,导致母鸡背部羽毛被撕扯掉。为了降低由此引起的羽毛脱落,需修整公鸡的爪子。
营养因素
凡是与羽毛结构有关的营养成分缺乏都可能导致羽毛变脆而容易折断。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足,常常引起皮炎和毛囊炎,诱发鸡的啄羽现象。
2.1 能量:鸡梳理羽毛的习性,用喙啄尾脂腺后梳理羽毛,以保持羽毛的润泽和正常结构。当脂肪含量较低的饲料导致尾脂腺分泌量减少时,会影响羽毛的润泽和结构。
2.2 蛋白质:羽毛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主要是角蛋白,其中含硫氨基酸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组织中的含量。蛋白质水平低,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缺乏时,会导致羽毛大量脱落。
2.3 矿物质:锌是组成家禽羽毛的结构物质,缺乏会导致蛋鸡羽毛变脆。摄入锌含量不足的饲料,往往导致蛋鸡羽毛生长不良、质地变脆。
2.4 维生素:蛋鸡缺乏维生素B3可以导致羽毛生长不良,容易折断,并常常引发皮炎。蛋鸡缺乏生物素或者叶酸,羽毛变脆、干燥,并且容易折断、脱落。
环境因素
3.1 温湿度:炎热的夏季,鸡只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会出现少量掉毛的现象。蛋鸡舍内湿度小,由于空气过于干燥,往往造成蛋鸡皮肤干燥、羽毛散乱质地变脆,并容易折断。
3.2 光照:蛋鸡舍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的改变,都会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并引发脱毛现象。自然采光的鸡舍,在季节交替时,光照强度突然增强,容易导致鸡只啄毛而发生脱毛。
3.3 笼具:现代蛋鸡生产多采用笼养模式,蛋鸡采食时头颈部要伸出笼外,这个过程中蛋鸡颈部的羽毛常常与鸡笼发生摩擦,时间久了也常常导致蛋鸡颈部羽毛折断或脱落。
管理因素
4.1 喂料量不足:蛋鸡采食量不足或者采食受到限制,往往出现啄毛和掉毛现象。这种情况还可能造成鸡群产蛋率的下降。
4.2 缺水:鸡舍长时间断水,蛋鸡饮水不充足,尤其是在夏季,使鸡群处于长时间缺水的状态,往往导致鸡群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发生掉毛。
4.3 应激:日常管理中如果蛋鸡受到惊吓,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某种较强的非病理性的应激频繁出现,引起鸡群产蛋率明显降低,鸡群也会出现啄毛掉毛现象。
疾病因素
蛋鸡发生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往往引起蛋鸡掉毛。二噁英中毒会使蛋鸡停止产蛋、烦躁不安,并引起掉毛。蛋鸡发生鸡虱、螨等体外寄生虫疾病,引起奇痒不安,患病鸡因为啄痒而啄断自体羽毛或啄伤皮肉,造成羽毛脱落。
应对措施,让产蛋鸡羽毛焕发活力
为了防止产蛋鸡被毛损失,养殖户应采取以下措施:
1、营造舒适的鸡舍环境:确保适宜蛋鸡生产的鸡舍环境条件,调节好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因素。关注育雏期,因为育雏期绒羽脱换的关键时期。
2、供给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选用优质饲料原料配制符合产蛋鸡营养需要的饲料日粮,并稳定供应以满足鸡只产蛋需要。出现掉毛现象时,尽快查找原因,并及时调配更换。
3、注重生物安全: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定期做好防疫工作,发现疾病后,及时治疗,防止疾病继续恶化。消毒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蛋鸡生产中。 影响产蛋鸡羽毛覆盖的因素众多,养殖户们需要从生理、营养、环境、管理、疾病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才能让产蛋鸡的羽毛焕发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