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霉变饲料处理需严格
哎哟,各位养殖户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让咱们头疼的问题——霉变饲料的处理。都知道,玉米是我们养殖场里的大头,但要是玉米一霉变,那可就麻烦了,轻则影响鸡鸭的胃口,重则可能导致它们生病,甚至危及咱们的健康。
玉米霉变,霉菌毒素的“罪魁祸首”
玉米在收获或晾晒期间,要是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那可就惨了,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玉米,会被霉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所污染。这些霉菌毒素分为田间霉菌产和储藏霉产两类,像呕吐毒素、F-2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都属于田间霉菌类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和赭曲毒素属于储藏霉菌毒素。
这些霉菌毒素化学及物理稳定性强,耐高温、耐持久、耐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处理,所以简单的处理加工及烹饪很难消除霉菌毒素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特别是畜禽,长期饲喂含有霉变玉米的日粮时,霉菌毒素会在畜禽肌肉组织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
蛋鸡养殖中危害较大的几种玉米霉菌毒素
1.1 烟曲毒素:主要对呼吸道造成损害,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气、呼吸急促,有的还表现出嗜睡、食欲废绝、消瘦、渴欲增加和发热,后期腹泻,剖检感染的雏鸡可见肺、气囊上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
1.2 黄曲霉毒素B1:主要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急性肝脏损伤;皮下出血;公鸡精液量减少;胚胎死亡导致孵化率降低;产蛋下降,需要几周时间恢复,蛋变小、卵黄重量减少;引起免疫抑制,诱发球虫病、马立克、沙门氏菌等。
1.3 F-2毒素:主要危害生殖道及性激素敏感组织,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部分鸡只表现为假母鸡,病变为卵巢肿胀、输卵管损伤,同时导致蛋比重、蛋壳厚度下降、色素沉积变差等。
1.4 T-2毒素:主要侵害鸡只口腔黏膜,造成腐蚀性和渗出性损害,表现为口腔溃疡、唾液腺及黏液腺发生鳞片状组织变形,鸡产蛋下降、薄壳蛋增多。
1.5 赭曲霉毒素:主要对肾脏造成损伤,表现为肾脏器官有白色尿酸盐沉积;免疫抑制;早期胚胎死亡、受精率及孵化率降低及胚胎畸形率增加;腹泻,体重降低等。
轻度污染玉米的处理措施
玉米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是全方位的,通过改善仓储条件可以有效控制储藏类霉菌毒素对玉米的污染,但田间类霉菌毒素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只有在使用过程中加大检测范围和精度,挑出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玉米销毁或改为工业用途,对少量轻度污染的玉米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处理后使用:
2.1 稀释后使用:少量轻度霉变玉米可以分多次逐步掺入正常玉米中使用。
2.2 水洗后使用:将霉变玉米粉碎,加入3-4倍的水,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洗后尽快使用。
2.3 脱胚去毒:霉变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分布在玉米的胚芽部分。先将玉米磨成1.5-4.5mm的小颗粒,加入5-6倍清水,然后进行搅拌,胚芽部分碎片因密度较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2.4 物理吸附:使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的矿物质——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或是牛血清白蛋白、酯化甘露寡糖等。
2.5 化学处理:使用石灰水、苏打、过氧化氢处理或补充合成盐类泻药如硫酸镁。
2.6 补充营养素:充足维生素A、D、E、K、叶酸,有机硒、蛋氨酸等以缓解中毒效应,或使用有机酸类添加剂、益生菌类产品如乳酸菌、酵母菌等也有助于缓解霉菌毒素的毒性,部分酶制剂也有利于缓解霉菌毒素的危害。
以上是针对少量轻度霉菌污染玉米的处理措施,建议饲料中最好不用霉变玉米,即使是轻度污染的玉米长期使用也会对鸡鸭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咱们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霉变饲料的处理,确保鸡鸭的健康和咱们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