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霉菌毒素危害动物健康,影响生长繁殖预防饲料发霉
喂猪养鸡,咱们都知道饲料是关键。但你知道吗?饲料里那些看不见的“敌人”——霉菌毒素,可是对咱们的动物宝宝们危害极大。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揭秘一下霉菌毒素的“黑手”,还有我们如何预防饲料发霉,保护动物健康。
霉菌毒素这东西,听起来是不是很陌生?但它的危害可大着呢!据调查,全球大约有25%的谷物都存在霉菌毒素的污染。这些毒素可能是在生产、加工、储存的任何一个环节产生的。常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素、伏马霉素等,多达300多种。
那么,这些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健康有哪些危害呢?它们会直接影响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阻碍蛋白质、DNA、RNA的生产,进而抑制免疫机能,导致肝肾中毒、神经中毒,甚至死亡。轻则采食量减少、繁殖性能降低、孵化率降低、平均日增重减少、饲料转化率低下。
霉菌还会降低饲料中的能值,损耗营养物质。比如,高粱和玉米在发霉的情况下,饲料代谢能损失将达到25%,赖氨酸、精氨酸的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品质也均降低。更严重的是,当霉菌繁殖数量非常大时,饲料的营养价值可能接近于零。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治霉菌毒素,预防饲料发霉呢?
1、引进抗霉性作物
不同的作物对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在种植饲用作物时,我们应该选择抗霉性高的作物。现在,已经有试验证明,通过转基因方法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霉性。比如,苏云金杆菌素玉米杂交品种就能降低伏马菌素的污染程度。
2、把控生产、加工、储存环节
潮湿的环境容易使霉菌繁殖。因此,我们要严格控制环境,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在饲料收获时,要尽快干燥,控制水分。玉米、高粱等谷物水分应控制在14%以下,大豆、豆粕、麦类等应控制在13%以下,鱼粉、肉粉、肉骨粉等应在12%以下。在加工过程中,也要控制温度和水分。储存饲料时,要选择通风良好、环境干燥的仓库,保持空气流通,室内相对湿度不高于70%。
3、利用饲料添加剂
由于饲料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储存环节都可能出现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所以在防止饲料污染处理中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一些饲料添加剂可以使霉菌毒素失活,并增强动物体内的代谢。这类饲料添加剂包括活性炭、酵母细胞壁产品、矿物粘土等。
4、补充蛋氨酸
肝脏中黄曲霉素解毒作用的基础是以谷胱甘肽为主的生物学降解和氧化反应,谷胱甘肽的活性基团为蛋氨酸和胱氨酸。所以在解毒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蛋氨酸。因此,在日粮中补充蛋氨酸,可以降低毒性效应。
5、脱毒措施
对于已经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应根据霉变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严重霉变的应立即淘汰,不得饲喂给动物。对于污染较为轻微的,可以采取一定的脱毒方法。目前常见的脱毒措施分为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和生物脱毒法三种。
物理脱毒法有热处理法、辐射法、水洗法、剔除法等。化学脱毒法是利用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碳酸氢钠等化学药品使霉菌毒素降解失活。生物脱毒法是利用无根根霉、米根霉、橙色黄杆菌等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去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
霉菌和霉菌毒素对饲料的饲用价值影响较大,饲喂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动物也会发生疾病。控制饲料中的霉菌含量, 要尽量种植抗霉性强的饲用作物,并在作物生长和收获期以及饲料加工、储存过程中预防真菌的污染。合理的运用饲料添加剂和防霉剂,对于已经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要采取合理的脱毒措施,降低其毒性。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做好预防工作,让我们的动物宝宝们健康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