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优化饲养管理,精准营养供给

肉种鸡的均匀度,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事,广义上讲,它包括了体重、体型和性成熟度三个方面,可不是光看体重那么简单哦。

优化饲养管理,精准营养供给

咱们先来说说体重均匀度,这可是整个饲养过程中都要重视的。不过,体型均匀度可就不能等到最后了,要在15周龄前就达标,因为那时候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要让鸡群在这个阶段体重达到标准,这样有利于提高体型均匀度。重点要关注那些弱小鸡,及时补料,让它们的胫骨等部位快速发育,长得又壮又健康。到了13周后,鸡群的生殖系统开始发育,16到20周是性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是为产蛋打基础的,主要是脂肪沉积,所以这个阶段要加强性成熟均匀度的提高。然后在21到23周,对加光前的鸡群进行评估,不管是开放式鸡舍还是密闭式鸡舍,都要在第一次光刺激前检查鸡群的发育程度。除了体重必须达到标准,累计采食的饲料代谢能不低于112.9兆焦外,还要检查肉垂和鸡冠的发育程度、胸肉的发育状况、耻骨的张开程度、脂肪的沉积情况,要求90%以上的鸡符合这四个条件才可以加光,也就是说,只有性成熟的鸡加光后才能产生有效的反应。

我个人认为,提高均匀度的内因是喂料的均匀一致,外因嘛,就是人工全群分鸡,然后根据分栏后的大中小鸡分别给料。

一、喂料均匀一致

1. 根据雏鸡的质量和大小差异区别饲喂

建议接雏时就将同一周龄的鸡放在同一鸡舍或同一栏饲养,最好是公鸡单独一栋饲养。挑选弱小鸡单栏饲喂,并调教精神差、嗜睡的鸡喝水,对弱小鸡早日补料,提高小鸡的体重增幅。

2. 避免饲料质量和颗粒差异的影响

饲料质量差会影响转换率,甚至不适口,采食后发病。饲料颗粒的大小也会影响采食速度和转换率,一般颗粒料比干粉料好。建议粉料的含量均匀一致,否则采食不一致。

3. 合理控制湿度

鸡舍的湿度控制在45%较好,太湿会引起饲料的霉菌滋生,从而产生口腔溃疡,影响采食速度。

4. 正确免疫

一般免疫后会有应激反应,尤其是采食时会发现明显的涨料、发抖、震颤。为减少疫苗反应,一方面免疫前投喂多维饮水3天,或者改限饲方式,如“5/2”改成“6/1”限饲,甚至改每日喂料,减少应激反应程度,提高采食速度。

5. 防止进鸡时甲醛气体的影响

要求进鸡前务必排除鸡舍甲醛味,否则鸡群张不开眼,采食速度慢,影响体重增长。

6. 提高断喙质量

断喙不好的鸡一般都会变成弱小鸡,因为这样的鸡采食困难或采食慢,而且还浪费饲料,因此,应该提高断喙质量。

优化饲养管理,精准营养供给

7. 防止温度过高、过低或不均匀

温度过高,鸡群出现热应激,鸡群张嘴呼吸、翅膀张开、饮水增加、采食减少;温度低时饲料的转换率就低,鸡舍的温度应该在18~24℃之间,假如温度超过此范围,就要根据温度的情况调整饲料量。建议鸡舍环境温度每上升或降低1度,每只鸡每天能量需求减少或增加20.9千焦耳,如按产蛋期饲料能量11.96光焦/千克计算每只鸡需要减少或增加1.7克饲料;务必缩小鸡舍的温差,从而提高鸡群的整齐度。

8. 饲料均匀分配

不管笼养鸡还是平养鸡,此项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很难做到位。 谈一下确保笼养鸡饲料分布均匀的方法,要求加完饲料后马上匀料或者借鉴匀料工具来完成,一定要保证每笼的料量一样;然后平养鸡舍要求喂料的料槽开口一致、且要求打料的时间定时控制、应在开灯前布完料,打料的时间应是转一圈时间的整数倍,料箱的距离一致尤其是分栏鸡舍;喂料时间应固定。

9. 喂料量准确

要求计算准确,大中小分别采食对应的饲料要求只耗尽量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笼养鸡舍要求大中小鸡均应算好料,一般每盆负责1 5米距离;平养鸡舍料量按照大鸡料量备料,小鸡补料在自动打料完后再补加;为减少饲料浪费,在开食盘内加料尽量不要超过盘高的1/3,并尽快过度到料槽或料桶。

10. 料位合理

料位过多,就会造成饲料浪费;料位过少,就会出现“弱肉强食”,尤其是AV500鸡采食速度快,此现象更加明显。

11. 供水充足

必须每天关注饮水量的变化,饮水量的不足会导致饲料的转化率低,最后影响鸡体的体重均匀度。要保持水线的水平状态,水线乳头应竖直向下。一般情况下,育雏第一周水压管中的水柱维持5厘米较好,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可逐渐上调至10~15厘米,但必须经常检查水线乳头的压力大小和供水情况,避免水压过高、过低、堵塞和无水的情况出现,一般水料比在1.6~2:1较好。

12. 光照强度合理

要求鸡舍光照强度均匀,一般建议每3米安置一个灯泡,且排灯与排之间交替梅花状安装,以减少灯泡间和灯下的差异,不建议每隔一个灯泡熄灭一个灯,最好改用白炽灯通过调光器来调整亮度。同时做好水帘进风口、侧窗、风扇等处的遮光工作,这样鸡群采食均匀,且鸡群的发育整齐一致。

13. 料线高度合理

随着鸡群周龄的变化应逐渐增加料线,太高采食困难,太矮又浪费饲料。

14. 存栏数据准确

优化饲养管理,精准营养供给

计数从进雏开始就应准确无误,每栋每栏的死淘鸡数应及时记录,一般建议育雏期每栏或每笼的鸡数一样,只留一个零头,这样便于加料不混淆,如果有死淘就从零头栏或笼补齐,同时喂料应及时根据实际存栏数来算料。

15. 防止疾病或细菌感染

加强生物安全和环境控制,减少疾病或细菌的感染机会,一般发病的鸡只生长慢,从羽毛的发育也能够初步判定。

二、人工全群分鸡

当鸡群的均匀度低于80%时,就只有通过全群分鸡来分别给料,建议将大中小鸡的实际体重和体重增幅分别做曲线图,见图1。先制定“计划体重”,将“计划体重”作为体重的“轨道”,让体重曲线沿着此“轨道”来加料,通过3~4周时间达到标准体重,防止“催补”和“恶压”,这样对鸡只的发育是不利的。一旦发现体重未达标时,应从喂料站位、鸡数、称料、漏料、鸡群健康、环境条件等找原因,务必保证每周的体重增幅。

在此给没有经验的客户提议一个公式: 算全群的下周计划只耗=上周全群实际只耗+下周参考增加只耗+/计划调整周龄/;然后算对应大中小栏的下周计划只耗=上周实际对应栏只耗+下周全群计划只耗+/计划调整周龄/。此公式中强调全群以标准为参照来算,对应栏以全群为参照来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