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种鸡从开产至产蛋高峰期的标准化饲养流程
一、了解种鸡的过去与成长
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养殖场, 得深入了解种鸡过去的饲养和成长状况。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起点,科学地制定出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计划。这样我们就能更直观地看到我们的饲养目标和实际生产情况。
二、18周龄前后的后备鸡转群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鸡群周转计划,并准备好迎接后备鸡的种鸡舍。由于后备鸡生理上的变化,这个阶段的不稳定性较大,转群时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所以在转群前,我们应使用抗生素、多维等抗应激药物。在鸡群上笼时,我们可以称重,然后根据体重分成大、中、小三群,分段装笼,分别饲养。
三、体重控制的艺术
在开产前,由于体成熟、生殖系统的发育和为繁殖期预储部分营养的需要,体增重幅度变大,一般每周增加110克/只。如果中前期的后备鸡限饲效果较好,体重处于标准下限,均匀度达85%以上,到20周龄时体重控制应趋于上限,这样生产性能较好,可超过育种公司提供的某项生产指标;如果开产后,各周产蛋率均可超过3%至6%。由于营养储备的需要,适当的脂肪积累固然重要,但因其积累能力极强,易致过肥,需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稍重”尺度,适当地控制体增重。此时鸡群在体重上存在个体差异,如是因其自身骨架大小的关系,则不能一味地抑制超重鸡的增长幅度,也不能像催肥肉鸡一样快速提高过轻鸡的生长速度,应遵从其自身发育的需要控制体重。
在产蛋期,体增重缓慢,并要保证其体重不减轻,这对于高峰期尤为重要。
四、饲料调整的秘诀
1. 鸡群进入预产期要更换成产蛋料
产蛋料的粗蛋白含量为16%至17%,代谢能为11.50至11.72兆焦/千克,钙含量为3%至3.2%,有效磷含量为0.45%。另外,在环境温度变化时,鸡的采食量呈负相关改变,相关1%,则采食量平均相差0.5%,鸡每日所摄取的营养相应增减。夏季鸡采食量减少,此时的日粮营养浓度比其他季节要有所提高。
2. 根据增重情况,结合投料计划确定投料量
由于要维持体增重的协调性,我们可以在周末称重后,根据其增重情况结合投料计划而确定投料量。如有分群,应按比例抽样分别称重,据此给予不同的投料量。实际给料时,稍提高较轻鸡的增料幅度,而较重鸡因其需料量较大,维持中等体重的增料幅度则达到适度控制体重的目的。一般开产前增料3至5克/只,而刚开产时10克/只以下,接近产蛋高峰则不超过5克/只;当产蛋率日递增在2%以上时,达到40%即加喂高峰料,如产蛋率递增很快,增料量需超10克/只时,可分解为2至3次增料量。
五、光照管理的艺术
依据光照对鸡的作用机制:光照强度达到3瓦/平方米,光照时数在鸡对光敏感的时间区内时,则达到刺激脑垂体分泌激素,促进卵泡发育,提高产蛋量的需要。实际给予光照时,开放式鸡舍根据当地当时的日照时间,确定补光时数,一般在开产前四周作第一次较大的调整,如日照不足才可补光1小时,再逐周递增0.5至1小时至产蛋高峰前1周达至416至17小时,以后保证不减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