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受精率低多因饲养管理、环境因素、遗传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养殖户们普遍关注种鸡的常规免疫和种公鸡的选育,但往往忽略了授精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这就导致了尽管各项化验指标都合格,但种鸡的受精率却依然偏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如何通过诊断、治疗和预防,提高种鸡的受精率。
最近,某鸡场向我们反映了一个问题:他们场里的五栋鸡舍连续几个月出现了受精率低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临床症状
每栋鸡舍大约有2000只母鸡和100只公鸡,鸡的年龄约为40周。这些鸡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免疫程序合理,产蛋率也正常。
化验室诊断
2.1血清学诊断
在受精率低的五栋鸡舍中,我们每栋采集了16份血样,共计80份。通过血凝抑制试验检测ND、H5、H9等抗体,结果显示抗体水平均在7log2以上,达到了合格标准。通过平板凝集试验检测沙门氏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2.2精液检测
我们从每栋鸡舍的100只公鸡中随机采集了10只公鸡的精液,共计50份。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检测结果。
2.2.1外观品质检测
射精量:50只公鸡的射精量均正常。 精液颜色:44份正常,6份颜色较浅,没有其他异常情况。
2.2.2显微镜检查
精液的密度:在41-42摄氏度的温度下,放大400倍左右进行检查。根据密度估测法,精子密度每毫升为20-40亿。 精子活力:根据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比例来评定,精子活力常用十级制来评定。
3 治疗
针对每栋鸡舍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例如,59号舍的精子密度和活力都较好,但受精率却很低。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授精人员技术不太熟练,一次输精持续的时间太长,且没有注意精液的保温。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采精时不要用生理盐水稀释,输精时,取一分装管加入一半原精,然后加一半稀释液,混合后马上输精。每只母鸡给予0.05ml,30分钟内输完,在整个过程中,手应握紧分装管,以保证精液的温度。
4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8、9月份该五栋鸡舍的受精率对比如下:
5 预防对策
种公鸡正式使用前要逐只进行精子活力、密度、色泽、采精量的检查,不合格予以淘汰,以后每半月检查一次。 一般稀释后精液的保存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以50vl/只为宜,注意给精液保温。 人工授精人员要动作熟练,避免在授精时对公母鸡的强力刺激。 输精间隔时间最好为5天一个周期,一般输完精后48小时可达到受精高峰,第5天还可达到90%以上。 人工授精器材必须每天消毒一次,干燥备用。 加强对种鸡的饲养管理。
6 小结
种母鸡的产蛋高峰期过后,随着日龄的逐渐增大,产蛋率逐渐降低,这让不少饲养农户误认为种鸡的老化是导致受精率低的根本原因,故而忽视治疗。但生产实践证明,即使产蛋高峰期过后,种鸡的受精率一样可以保持较高的水平。若出现上述受精率低的情况,各工作在一线的技术人员应及时从其它方面查找原因,积极治疗。
种公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受精率的高低及后代的生产性能,故要认真做好种公鸡的选择工作及其以后的饲养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