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环境控制关键在于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的精准调节
一、鸡舍外部环境的控制
鸡舍的外部环境就像鸡的“面子”,直接影响鸡群的健康。如果环境恶劣,那疾病传播就像野草一样,蔓延得特别快。所以,养好鸡的第一步,就是要严把“舍外关”。
1. 保持鸡舍外周围环境清洁
保证鸡舍周围一片整洁,没有垃圾、杂物、杂草,更别提残留的羽毛、粪便,还有病死鸡只了。
2. 废物不乱丢弃
疫苗瓶别随意乱扔,疫苗液也别随便倒掉。接种后,要用消毒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找个远离鸡场的地方深埋。用药后剩下的空药袋、空药瓶,当生活垃圾处理,但得仔细检查,别让鸡啄食了,那可是会中毒的。
3. 保证道路清洁
雏鸡、饲料和粪便的运输通道要分开,每天消毒一次。鸡舍四周5米内,每周用3%火碱和0.1%季铵盐消毒剂喷洒消毒。用药量:1千克消毒液/平方米。防止交叉感染。
鸡舍附近要挖积粪池,每两千只鸡7立方米,位置选在距鸡舍30米以外的下风向。每天清粪,池上用塑料布盖好,防止粪便散落和发酵。
鸡舍较多、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地方,要防止农户散养畜禽接近鸡舍和人员窜动,搞好舍户隔离,控制交叉感染。
二、鸡舍内部环境的控制
1. 空气环境调节
商品肉鸡饲养密度大,每天产生大量废气和有害气体。为了排出水分、有害气体和补充氧气,并保持适宜温度,必须加强鸡舍通风,降低鸡舍异味和有害气体浓度,改善肉鸡生长环境。冬季通风换气时,要避免贼风,根据地理位置、鸡舍结构、鸡龄、体重,采用由上至下的方式,选择不同通风量。
2. 重视防疫消毒
日常消毒工作不能忽视。经常性的消毒能直接杀死病原体,减少其在饲养环境中的数量,减少感染机会,从而降低肉鸡的发病率。鸡群发病后,更要重视消毒。用药治疗只能杀灭鸡体内的病原体,但环境中的就必须靠消毒来尽量减少,使其数量控制在能引起鸡发病的范围外。
3. 改善鸡舍设施
要维持肉鸡生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必须注重改善鸡舍设施。肉鸡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3.5~24.5℃;相对湿度,除育雏前期要求65%~70%外,其余时期以保持55%-60%为好。天气变暖,开窗通风,把过多的热量排出;炎夏做好防暑降温,悬挂湿帘,安装电风扇、空调,使鸡舍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鸡舍顶部设置天棚,防太阳辐射热。鸡舍周围种植牧草、花草,以减少地面辐射热;冬季注意防寒,恶劣天气严防舍内忽冷忽热。
4. 控制饲养密度
鸡群密度过大,垫料易潮湿,排泄物增多,在舍内温度较暖的环境中,垫料、排泄物容易发酵、变质,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导致大量病源微生物繁衍,对鸡危害较大。因此,要根据鸡的品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合理调整鸡群密度。一般,网上饲养的肉鸡,1~9日龄每平方米网面30只;10~19日龄15只;20日龄后8~10只。
5. 实行隔栏饲养
网上饲养的肉鸡,对网面要进行隔栏。隔栏可用尼龙网或废弃的塑料网,高度与边网等高,一般30一40厘米,每500~600只鸡设一个隔栏。
实行隔栏饲养,便于观察区域性鸡群的健康状况,利于淘汰病、弱雏;有利于控制鸡群过大的活动量,促进增重;小区域隔栏便于接种疫苗或用药,一旦鸡群状况不好,便于诊断和分群单独用药,减少用药应激;可减少人为造成鸡雏扎堆、热死、压死等现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