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在畜牧养殖中,有效应对球虫病、病毒感染及细菌败血症
作者:种植贤才•更新时间:3小时前•阅读2
大家在兽用药物中,习惯性地使用抗菌抗支原体药、抗寄生虫药和抗病毒药,有时候也会用到退热和止咳化痰药。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和使用止血药,主要原因是大家对它们不够了解,用不出效果,也不知道如何在处方中使用。然而,在夏季发生球虫病时,止血药却可能成为我们应对的得力助手。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类很特别的药物。
止血药的分类
我们来了解一下止血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止血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抗纤溶系统药物: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包括氨基乙酸、氨甲笨酸、氨甲环酸等。
-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这类药物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从而起到止血作用。包括酚磺乙胺、卡巴克络等。
- 凝血酶类药物:这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使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而止血。包括巴曲亭、凝血酶等。
- 凝血因子类:维生素K1、维生素K3、甲萘氢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 血管收缩药物:这类药物使肺小血管收缩,降低肺静脉压,有助于破裂血管区凝血止血。常用药物即垂体后叶素。
- 血管扩张药物:这类药物扩张血管,减低肺动脉压,减少肺血流量。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酚苄明等。
- 其他:如鱼精蛋白注射液、肾上腺皮质激素、缩宫素、醋酸去氨加压素等。
止血药的凝血作用机制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止血药的凝血作用机制。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机制,并因此保证了血液系统的正常流动。而凝血机制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引起出血的发生。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凝血机制吧!
其主要过程可概括为四个步骤:
- 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过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递变而形成Xa。
- 在Xa与钙离子、V因子和血小板磷脂的作用下,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成可溶性纤维蛋白,继而在IIIa的作用下产生凝血块而止血。
- 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而使纤维蛋白溶解。血管因素、血小板的异常、凝血因子数量及质量的异常、纤溶亢进等发生异常后导致了机体出血的发生。
兽医临床用到的止血药物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兽医临床用到的止血药物有哪些?
- 酚磺乙胺:这种药物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加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也可减少血液的渗出。该药物止血作用迅速,静脉注射后1小时达高峰,作用维持4-6小时。一般用于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过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其他如脑出血、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等。
- 安络血:这种药物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进受损毛细血管端回缩而止血。常用于特发性紫癜、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道出血、鼻衄、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注意:本品中含水杨酸,不宜长期大量应用,长期应用可导致神经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水杨酸反应。
- 维生素K类: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须产物,还参与因子VII、IX、X的合成。缺乏维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影响凝血过程而引起出血。此时给予维生素K可达到止血作用。本品尚有镇痛作用。
止血药在畜牧养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应对球虫病、病毒感染及细菌败血症等疾病时,合理使用止血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损失。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