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细节把控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肉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养殖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肉鸡养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肉鸡养殖中的细节把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确保采食量达标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采食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要做好24小时内的“开食”和“开水”工作,确保前23小时净采食量能达到12克/只以上的标准。随后,料量每天逐步增加,到第四天时料量要达到26克/只以上。在一周内对雏鸡的食欲进行刺激,使第一周的料量达到180克/只以上,确保一周后的体重在210克左右,这样有利于增加后期肉鸡的采食量、周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
需要注意的是,鸡苗质量的差异及饲料质量对体重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选择优质的鸡苗和饲料,以确保采食量达标。
二、定时控制喂料
在8~35日龄期间,每天下午定时净槽控料2~4小时,这样能有效预防脾胃病和腹水症的发生。每天的喂料量尽量要准确,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饲养过程中隐藏的问题,也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因为肉鸡只要身体健康,在没有外界应激的情况下,采食量每天是正常增长的。
在控料过程中,要根据鸡苗饲料情况合理控料,不要照搬他人经验。
三、推行无抗养殖理念
在2周内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平时少用抗生素,多用中草药制剂和营养调节剂。要定期补充维生素、保肝护肾药品,定期使用中药保健和益生菌制剂,同时定期对饮用水进行处理,保证鸡每天能喝上清洁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为防止中后期腿部疾病、后期猝死症、心包积液和腹水症的发生,鸡只腿脚好,活动量就大,采食量大,身体健康,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就明显。定期使用保肝护肾药品,确保肝肾健康。用水处理药品时,要确保水质干净。
四、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养殖高效益的根本。饲养密度是指头部占的面积而不是屁股坐的面积,即指每只肉鸡头部上方所占的空间。笼舍内的小气候控制越好,饲养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但不能超过标准要求,分笼日龄根据鸡群情况及时安排,宜早不宜晚。
五、仔细观察鸡只的呼吸情况
5日龄以后允许有少量张口呼吸的鸡只出现。张口呼吸是由于通风不够、温度过高、密度过大等。若鸡群健康的话,这些污物会通过支气管蠕动排出,若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炎症就容易形成干酪物而使鸡只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疾病。因此,一定要仔细观察鸡只的呼吸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六、低温接雏
合理的温度育雏有助于获得较好收益。雏鸡入舍前2小时和入舍后1小时,温度控制在27~29℃,此后每小时上调1℃,至30~34℃保持恒定。逐步升温可以确保鸡群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这样要比雏鸡进舍时舍温在30~32℃效果要好得多。
七、给予合适的湿度
育雏前一周高湿的环境是前期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前一周提高湿度主要是有利于雏鸡上呼吸道黏膜的发育,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预防脱水。育雏前三天湿度要求在65%以上,一周后湿度逐渐降下来,控制在60%以下为好。提升湿度的方法:一是地面洒水,二是喷雾加湿。
肉鸡养殖过程中的细节把控至关重要。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养殖顺利,生意兴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