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精细化笼养鸡分群管理指南:实操版》

# 精细化笼养鸡分群管理指南:实操版 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分笼期间的管理至关重要。分笼管理不当不仅会导致鸡群呼吸道疾病,还会影响鸡群健康,增加死淘率,给养殖造成损失。因此,合理做好肉鸡的分笼管理工作,保障鸡群健康,是养殖管理的关键。 ## 一、分笼时间 分笼时间应根据笼体构造、季节温度、鸡群健康、天气变化等因素综合决定。夏季一般第一次分群在6~7日龄,第二次分群不超过18日龄;春秋冬季等较寒冷的季节,第一次分群在7-14日龄之间,第二次分群在19-25日龄之间。设备先进程度不同,分群时间也有所差异。 ## 二、分笼前管理事项 1. **控料但一定不能控水**:防止鸡只饱食后应激过大,同时严禁断水发生。新分笼笼层要提前调整好水线高度和水压,同时料槽加好料,鸡群分笼后第一时间有水喝,有料吃,从而减小应激。 2. **灯光调暗**:防止分群时鸡只过于兴奋,同时适当给点电解多维或VC,提高抗应激能力。 3. **适当提高鸡舍温度**:根据外界温度鸡群状态,适当提高鸡舍温度,注意不宜过高。笼层铺设地暖管的鸡舍提前对分笼层预热。 ## 三、第一次分笼的鸡数量密度确定 一般第一次分笼采用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1. 分一半到上层,鸡的密度相同,鸡群均匀度更高,喂料控料匀料好掌握,缺点是二次分笼时要累一点。 2. 分三分之一到上层,中间分三分之二,优点是二次分群方便,缺点是密度大的层鸡体重偏小,均匀度差,且喂料和控料难以掌握。第一次分笼密度控制在每平米30只左右即可。 ## 四、分笼期间管理 分笼期间一定要调节好鸡群密度、体感温差、笼层温差及应激体感温差等。根据不同季节及供暖设备适当提高鸡舍温度。同时注意鸡舍湿度不能过低,保持正常通风换气,保障鸡舍氧气含量,但注意不要增加通风量,仅防鸡只体感温度变化而受凉。 ## 五、分笼原则 应采取“分早不分晚”、“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中层育雏的话,体重较大的健雏放在上下层,弱雏留下。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 六、分笼后管理 分笼后3小时内,根据鸡群实际情况、体感温度、精神状态,适当提高或降低舍温。要求:两层笼之间的温差控制在1度以内。分群后要及时检查鸡群采食、饮水情况,同时检查分鸡的均匀度,并及时做出调整。由于饲养过程中会出现死淘,导致不同笼子肉鸡的数量不均匀,因此需要匀鸡,避免采食不均匀,影响生长。 ## 七、分笼期通风管理 分笼期间通风应考虑鸡群密度、温差变化和笼层温差变化。通风量不宜增加,但注意不能刻意减小鸡舍换气量。应根据鸡舍鸡群实际情况、体感温度,合理掌握鸡舍通风换气,通风保持平稳为宜,待鸡群适应环境之后根据鸡群状态平稳调整增加通风量。 以上就是精细化笼养鸡分群管理的实操版指南,希望能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用心管理,才能让鸡群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

《精细化笼养鸡分群管理指南:实操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13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