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计量单位差异体现免疫效果,影响接种剂量与频率
作者:农园隐客•更新时间:4小时前•阅读2
不同疫苗计量单位的意义与区别
在兽医临床,我们会发现不同类型的疫苗其抗原含量计量单位有所区别,比如猪瘟疫苗习惯用RID计量,支原体疫苗用CCU计量,本文我们将不同的计量单位做说明与区分。 CCU:颜色改变单位,CCU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计数的微生物,如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并且支原体固体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易计数。 原理是:支原体在特定的培养基中的生长代谢过程将改变培养基的PH,由于添加了酸碱指示剂的原因,培养基将变色,通过将菌液倍比稀释不同浓度,观察颜色变化,便可得到该支原体菌液的最大代谢活力的稀释倍数,即为该菌液的CCU。 CFU:菌落形成单位,猪丹毒、副猪等菌苗常用的计量单位。是指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落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用来表达活菌的数量。菌落形成单位的计量方式与一般的计数方式不同,一般直接在显微镜下计算细菌数量会将活与死的细菌全部算入,但是CFU只计算活的细菌。因此,通常将菌液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培养计数后,乘以稀释倍数,取平均值,从而获得更高的精准度。 RID:兔体感染量,感染一只正常兔子所用的剂量。按照能够引起兔子出现定型热的最大稀释倍数,确定为疫苗的抗原含量。由于猪瘟病毒在细胞上不会出现细胞病变,难以用TCID50测定。而国外使用的猪体半数感染量,在国内受制于合格实验猪有限,很难开展,所以国内通常使用兔体感染量,来计量猪瘟病毒。 TCID50:半数组织感染剂量,又称50%组织细胞感染量,用于计算病毒。表示能导致50%的培养细胞发生病变的病毒量。TCID50所测的不是病毒颗粒的数目,而是病毒感染反应的有或无,严格来说,它是一种定性测定法。但是因为感染反应的有或无与病毒颗粒数目之间有一定定量关系,且该法灵敏度高,更为方便,所以广泛用于病毒的定量测定。不过由于实际操作中是通过不同倍比稀释后,统计接种细胞出现的病变数量,再运用统计学公式计算得出,所以精准度略差于PFU。 PFU:空斑形成单位,计量病毒的一种单位,限用于有产生空斑能力的病毒。与TCID50测定不同的是,其能更精准的表示病毒的实际数量,兼具定性和定量。 原理是:用少量有破坏宿主细胞能力的病毒去感染已经形成的致密单层状态的宿主细胞群体时,经过一定培养时间,使每个感染细胞周围的细胞逐渐感染崩溃,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 理论上,一个病毒体可以形成一个空斑,但实际上有不同程度误差,因此不能准确的与其他计量单位互换,不过通常0.7PFU约等于1.0TCID50。疫苗计量单位差异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疫苗计量单位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免疫效果,进而影响到接种剂量与频率。以下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一:某猪场在接种猪瘟疫苗时,由于计量单位错误,导致疫苗剂量不足,免疫效果不佳,最终导致猪瘟疫情在该猪场爆发。 案例二:某养殖户在接种鸡新城疫疫苗时,由于疫苗剂量过大,导致鸡群出现应激反应,免疫效果反而下降。 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不同疫苗计量单位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 疫苗类型 | 计量单位 | 免疫效果 | | :--: | :--: | :--: | | 猪瘟疫苗 | RID | 免疫效果良好 | | 支原体疫苗 | CCU | 免疫效果良好 | | 鸡新城疫疫苗 | 离心度 | 免疫效果良好 | | 猪丹毒疫苗 | CFU | 免疫效果良好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不同疫苗计量单位对免疫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正确选择计量单位,确保免疫效果。如何选择合适的疫苗计量单位
在疫苗选择过程中,如何确定合适的计量单位呢? 1. 根据疫苗类型选择计量单位:如猪瘟疫苗使用RID计量,支原体疫苗使用CCU计量。 2. 根据疫苗说明书选择计量单位:疫苗说明书通常会标注推荐的计量单位。 3.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计量单位:如疫苗剂量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计量单位。 4. 咨询兽医专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向兽医专家咨询,获取专业建议。 疫苗计量单位的正确选择,对免疫效果至关重要。养殖户和兽医应充分了解不同计量单位的意义与区别,确保疫苗接种效果,为畜牧养殖行业保驾护航。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