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抗微生物制剂,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一、一般的考虑
在使用抗微生物制剂之前,我们 要考虑的是是否真的需要使用。你知道吗?大部分的感染其实是由我们体内的自然防御系统处理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感染就已经自然痊愈了。而且,使用抗微生物制剂会增加成本,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比。
1.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的风险
对宿主的直接毒性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可能会伤害宿主的肾脏、神经系统、肝脏、造血器官和关节软骨等。所以,在给动物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前,我们必须考虑它们的具体情况。比如,如果动物有器官疾病,我们不宜使用或至少不要使用伤害该器官的抗微生物制剂。
超级感染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的结果,可能会杀害某些重要的宿主微生物族群。一旦正常微生物族群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原受到制衡的其他微生物族群,可能会大量增殖而可能引起并发症。这种现象称为超级感染。超级感染的微生物族群可能为细菌,也可能为霉菌。对于抗微生物制剂可能原就具有抗药性,也可能在抗微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获得抗药性。广效性抗生素较易引起超级感染。
抗药性的筛选压力
具抗药性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或动物病原菌,都可能将抗药性基因传播至人体病原菌而引起感染。动物使用抗微生物制剂引起的筛选压力,造成人体和动物感染治疗的严重问题。
畜产品药物残留
肉猪、肉鸡如果一旦使用药物,必须配合停药期而延后上市日期。蛋鸡则可能面临降低孵化率的情况,或停药期间必须销毁所生产的鸡蛋等问题。
使用抗微生物制剂是有风险的,但如果我们仍然真的认为需要使用,那么我们应该严格使用。
2. 作用型态
抗微生物制剂在动物体的作用,可能是杀菌性的,亦可能是抑菌性的。在临床上能够达到的浓度,呈抑菌性的抗微生物制剂,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是抑制细菌细胞分裂,而不能杀死细菌,称为抑菌性抗微生物制剂。有些抗微生物制剂,如青霉素及氨基糖苷类等,引起细菌细胞的死亡及溶解,则为杀菌性抗微生物制剂。有些抗微生物制剂如磺胺药,则依据细菌生长环境的成分之不同,而具有杀菌性或抑菌性作用。
在感染初期或急性感染时,一般选用抑菌性抗微生物制剂。在严重感染时一般选择杀菌性的而不使用抑菌性的抗微生物制剂。在慢性感染或宿主防御能力低弱时,例如在免疫系统有缺陷,或极端衰弱等情形,一般选择使用杀菌性抗微生物制剂。
二、药物动力学的因素
正确使用抗微生物制剂,除了考虑抗菌力强弱外,还要考虑药物动力学的因素。
1. 投药途径与血中浓度
经口投药是目前食用动物投药途径中最常用而且最自然的投药方法,可分为饮水投药及添加于饲料中投药。但有些抗微生物制剂不容易从肠道吸收,此类药物经口投药,只对肠道感染有效。因为不容易达到有效的血中或组织浓度,不可使用于全身性感染。
容易从肠道吸收的抗微生物制剂,添加于饲料中或饮水中重复投药,其血中浓度缓慢上升,在投药开始后3~4小时达到高峰,以后维持相同的浓度。但是其血中浓度不能达到足以抑制感染,只适用于预防或控制初期感染。如果要获得较高的血中浓度,则必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